“针对《中国经济周刊》关于“黄牛”称有铁路内部人员参与倒票的报道,记者采访了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强调,铁路部门对铁路内部工作人员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并已向社会公布了“七不准”的售票纪律和有奖举报的措施。一旦发现有内部人员参与倒票,一律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并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旅客监督举报,一经查实,铁路部门将给予举报人重奖。”来源:新华网。
春节期间,对那些盼望与家人团圆的游子来说,小小的火车票除了是乘车的凭证,更是回家的希望。因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所以每一张小小的车票都成了让人眼红的“香饽饽”。学生群体称自己是祖国的花朵,要求更多的呵护;农民工群体因为需求巨大,要求更多的保障;残疾人群体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要求更多的照顾;总之缘由众多,要求也众多,目的只有一个,要求铁路给自己提供更多的票,当要求没有被满足时,便有猜疑者将原因归咎于铁路——留票。所以每逢春运,当面对一票难求的窘迫时,大多数人会将矛头直指铁路,质问铁路,票呢?
对铁路留票的假设完全是一种杞人忧天的猜测,首先火车票不比房地产商手中的房子——捂在手中可以赚取上涨的暴利,火车票本身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火车一旦开出车票便只是一张废纸,一文不值。放着好端端的车票不买,留在手里等着赔钱,世上真有这样的傻子?更何铁路部门已经明确表态,所有车票已经统一投入票库,实施全国通售通取。留票一说纯粹是子虚乌有。
虽然铁路方面排除了留票的嫌疑,那为何又有许多人遇到车票被“秒杀”的情况呢,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谁动了我们的火车票?
铁路方面推出网络购票和电话订票的初衷本是为了给旅客提供更为便捷和舒适的服务。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每逢春节和十一这样购票的高峰期就出现了一种“全家总动员”的情况,即购票者动用了身边一切人力——爸爸、妈妈、亲戚、朋友等等,和一切物力——电话、电脑、手机,甚至连“抢票软件”都已经大行其道。无论是硬座、软座,还是硬卧、软卧,再到高铁,只要能定的都先定先来,可谓一票在手心里不愁。这就好比在缸里取水,有的人下手快且工具丰富,锅碗瓢盆齐上阵自然收获很大,有的人运气好捡了一汤匙,有的人下手不及时,还没等动手呢,缸已见底。甲多,乙少,丙有,丁无,资源丰富的可以慢慢选择,资源匮乏的只能抱怨一票难求。
由于重复购票和退票的不及时,严重侵占了公共资源,让本已捉襟见肘的运力变得更为紧张,之前有报道称仅上海站就有117万张车票未取,这几意味着可能将有117万人回家的希望被侵占,那么全国又将有多少退票呢?全国每天又将有多少因退票不及时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呢?“占票族”购票的急切心态我们可以理解,但类似重复购票和退票不及时这种资源浪费行为确实不可取。我们希望与家人团聚,别人有何尝不是呢?
提到春运,就绕不开那些“神通广大”的黄牛党,从医院的专家号,到限购的汽车牌照,再到紧俏的火车票,但凡是能够从中牟利的事物都离不开黄牛党的身影,对于这个在利益的趋势下道德沦丧的群体,我们的谴责已经变得苍白无力,解决这类问题亟须国家执法机关的重拳出击。
“一票难求”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人认为只要铁路运力满足了春运时人们需求就可以解决,但这只是一个理想状况,更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春运时流动人口激增、出行的人成几何倍数增加只是一个现象级的表现,和日常人口流动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铁路简单的将运力扩容到春运时的需求,那么势必会造成日常运营中出现运力浪费的情况,这种浪费不但企业承担不起,国家也承担不起。如今铁路方面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可以很大的缓解这个问题,但是若要真正解决春运问题就涉及到其他运输业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等许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所以无论是谁动了我们的火车票,“一票难求”的“黑锅”不该由铁路来背,考虑到他们所做出的奉献,我们更应该给予掌声。
稿源:荆楚网
作者:小蚂蚁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