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天降大雪,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部分航班延误,导致2000多人滞留机场。乘客急切需要登机返程,但机场跑道不具备起降条件,虽然机场方面和航空公司多方努力,但仍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尽管机场工作人员辛苦保障乘客出行,但不能得到乘客的理解,导致双方发生冲突。(2月7日《河南商报》)
从5日开始,春节假期就已经进入返程高峰期,铁路、公路、民航客流量急剧增加。然而,本来交通运力就十分紧张,又遭遇了暴风雪,而且此次降雪的范围和强度都比较大,极端恶劣天气无疑让春运“雪上加霜”。降雪和道路结冰,给公路、铁路、航空运输都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
面对不可抗拒的雨雪天气,交通运输部门想方设法积极应对。机场方面一边抢修故障飞机,一边做好旅客的后勤服务工作,为滞留旅客提供餐饮,协助旅客做好改签、退票等手续;部分高路公路为了道路安全,实行全线封闭;铁路方面加强运输组织和站车服务,保证餐饮供应和取暖需要,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旅客有序进出站,保持进出站通道畅通,除了在车站播放晚点公告外,还用官方微博及时发布列车的晚点原因和详细时间,对老人、小孩等特殊旅客给予亲情照顾和重点安慰,以确保旅客能安全、方便、温馨出行。
一方面交通运输部门落实预案保春运,另一方面因运输工具晚点,部分滞留的旅客表现出焦躁不安、情绪激动。
虽然交通部门超负荷运转,工作人员加倍努力,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旅客需求。高路公路封闭、火车晚点、航班延误,让旅客怨声载道,甚至与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
对于返程的旅客遇见晚点心情是急切的,特别在拥挤和嘈杂的环境里,心里的烦躁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极端天气导致的火车晚点、航班延误,不是交通部门造成的,更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
都说每年的春运是大考,而春运返程高峰遭遇雨雪更是一场严竣的考验,它不仅考验着交通运输部门,而且考验着旅客的国民素质,考验着我们在困难面前的合力。
对于外在因素导致交通运输异常的特殊情况,笔者希望每名旅客都能够表现出个人的涵养,表现出众志成城的合力,而不是上演打砸设施及工作人员的不和谐事件,给原本繁忙的春运再添“新堵”。
稿源:荆楚网
作者:尤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