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2014年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采取切实举措,标本兼治,破解择校难题;到2015年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进一步纠正入学工作中的违规行为,与择校有关的乱收费得到根治,坚决查处个别学校收取择校费的行为,择校生不得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现代快报》2月18日)
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已不是短时间存在的问题。学生择校难也不亚于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的窘境。但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名家长,试问,有哪位家长不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尽自己的所能,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当下父母最迫切想要做到的事。其实所谓的择校难,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讲,是上一所好的小学、中学难,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上学难。正所谓千军万马都想过名校这个“独木桥”。笔者质疑,“学区制”试水,能否踩住择校“刹车”。
笔者以为,之所以产生择校难的原因不乏有二点:
第一,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目前我国优势教育资源仍然不足,主要表现在东西部不均衡,城乡不均衡,校与校之间不均衡。举一个最简单、最能看得见的例子,好的学校,无论是在师资力量等软件配备上还是在教学设备硬件的投入使用上都要高于一般学校。进而学生受到的教育水平也就存在着较大差距。
第二,教育的不公平性。正所谓锦上添花人人有,人人也都愿意做,但雪中送炭之人又有几何?摆在人们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一个学校,他的教学水平越高,他得到的教育资源投入也有越多,其发展也会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投入而不断攀升。反之,一个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更需要加大力度的教育资源的投入时更多却是无人问津或是投入的教育资源少只有少,其与“名校”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差的学校没老师没生源,教育资源和阶级“两极”分化明显。
笔者以为,要想真正实现“学区制”,解决择校难,就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不要有意、无意的给学校贴标签,让学校有高中低档、好坏之分。二是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把教育投入的更多软件、硬件都投入到更需要投入的学校当中去,不断拉近学校之间的差距。三是学区制即以执行,就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能搞特权。学区里的每一个居民的受教育者都是完全平等的。进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平等的求学环境。
稿源:荆楚网
作者:博丽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