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是南京市规定的小升初跨区借读生回原籍登记的第一天,在不允许跨区择公办校的严规下,名校云集的鼓楼区,报名的人特别多。记者发现,有些孩子根本不符合户口、实际居住地及房产证三个条件,但不少家长拿出了近期才办的离婚证,有的还是登记前一天才离的婚。他们都是一方放弃婚后房产,带着孩子迁回住在名校学区房的父母家。(4月20日《北京青年报》)
南京规定不允许跨区择公办校,一方面是贯彻就近入学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是维持最起码的教学秩序,还原最大的教育公平。如果一些有权有钱的家长,大肆带孩子“拼爹”择校的话,对其他更多的孩子就显得不公平。在新的严规下,一些夫妻“突击离婚”就是在寻找制度漏洞,心情可以理解,但对其他学生而言就是在制造新的不公。
透过离婚择校风,我们看到的是新版“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看似疯狂的举动下也掩盖着太多的“正常”诉求。不少家长认为一旦进入了名校,就等于增强了竞争升学的保险数,未来就有了好的“起跑线”。这是一种过度的儿女成才焦虑。
另一方面,离婚择校还蕴藏着一定的婚姻风险。不能把婚姻法视同儿戏,一旦“离婚”,夫妻双方法律意义上就不再是夫妻关系,倘若有夫妻一方假戏真做,又如何保证家庭的幸福,又如进行何利益维权?
再说,假若离婚择校有幸实现孩子进入某“名校”读书,孩子的未来就果真万无一失了吗?不见得。学校教育资源只是孩子学习成才的一个因素,还有学生的个人努力因素。如果一个孩子的刻苦勤奋不够,情感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指数不高,也可能难以取得好成绩。即使眼前孩子的成绩可观,未来的成绩也未必优秀。教育有时投入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需要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多些耐心。
退一步讲,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均衡教育资源,各校的一些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教育资源得到不断优化,普通学校与“名校”的距离也越来越小,孩子在非“名校”也能成才。如果一个孩子在一所学校习惯了学习,成绩很好,突然跳到另一所“名校”陌生的环境,反而更难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而且压力也可能急剧增加,反而不利于学习健康发展。
总之,家长突击“离婚”是种错位的“育儿观”,如果大肆演绎下去,就可能是在拿荒唐赌命天,这样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可取。当然,政府也许在均衡教育资源上下猛力,需要“为了一切孩子”考虑,如果天下无名校与非名校之分了,离婚择校的闹剧才可真正终止,否则其他另类的择校风可能还会悄然兴起。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大发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