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刘艳秋: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需完善契约细节
发布时间:2014-02-19 11:35:10来源:荆楚网

  【深化改革“耕者”谈】
  他们,不是战略制定的决策权威,不是政策解读的行业专家;相对于顶层设计,他们是基层工作者。
  但他们,是战略的实践者,是政策的贯彻者,是问题矛盾最终的“开锁匠”。
  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他们,有的深入理解改革精神,更好地指导工作;有的敏锐嗅出改革信号,对工作有所启发。
  耕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希望田野上,他们如是说——

  据《湖北日报》2月19日报道,今年,武汉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3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武汉市人社局发布2014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预计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武汉市出台了投入10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无偿资助10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等一系列措施。教育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会议也指出,要“努力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那么,何谓“高质量的就业”?我想先谈谈自己的经历。作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我算是幸运地找到一份工作。可找工作的过程,几乎无程序性可言,就是投简历、面谈、试用、确定工作。而在这持续将近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单位给的所有承诺,包括待遇、工资,都是口头约定,一切都要等毕业之后签订的正式合同才能确定。
  我周围的很多同学也有相同的感受。在嘈杂的招聘会现场战战兢兢地准备面试,迎来的只是一场不足两分钟的交谈,随后拿到一份就业意向书,上面没有具体的薪资待遇,只是约定双方的就业意向,如违约需缴纳的违约金数额。签了意向书,就算是拿到一份“offer”。不少人问我,“这样就算有了一份工作吗?”更有不少人嘀咕“他们是不是真要我了?”
  可见,在拿到毕业证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之前,“不敢确定”是大多数毕业生的常态。当然,投简历、面试、试用是再正常不过的找工作过程,但应届毕业生多了一个特殊性,他们找工作与正式工作之间还有一个时间差。换句话说,在大学生正式上岗之前,还充满着许多的变数。
  这变数包括两个方面:对大学生来说,由于签订的不是正式合同,他们在找到一个工作后,很可能因为这份“offer”的不确定性而再去寻找其他,最后手上握着三四个公司的就业意向书,再选其一,造成“落选”公司的工作被动;对企业来说,先提供给大学生一个大致的待遇,等最终来公司报道时,再谈具体的薪酬,甚至以自己的强势地位为“资本”,签订霸王条款。
  不论是一个毕业生多占几个“坑”,还是招聘单位向“萝卜”的承诺与实际不符,这些都不是高质量的就业。为了消除这种变数,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三方协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可在实际操作中,“三方协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在招聘时,单位会承诺毕业生月薪达到6-7000元,而入职时,工资很可能变为4-5000元。单位的理由也非常充分,承诺的是税前工资,包括五险一金、奖金、津贴等等,扣除后月薪自然会减少。但这对毕业生来说,不啻为一种欺骗。
  就业不仅仅意味着找到一份工作。如果按照“一个萝卜一个坑”把应届毕业生填到工作岗位中去,相信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不会有那么多企业出现用工荒。就是因为都忽略了“契约细节”,才会加剧了找工作成为难题。所以我认为,教育部提出的“高质量的就业”意义就在这里。
  而实现的前提,就是招聘单位与大学生之间透明高效的交流。著名学者刘瑜在《高校就业过程中的契约精神》里提到,他的两位朋友回国工作,却等了大半年也不见高校的书面合同,询问学校也只得到一个“你回来再说吧”的答复。而他在剑桥的经验则完全相反,从面试通过后,他就陆续收到各种合同和文书,将权利、义务描述得非常清楚。
  我们国内的招聘单位能否做到呢?如果毕业生能够清晰明确地了解工作内容、薪资待遇、权利义务,并得到用人单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相信他也不会再“得陇望蜀”。毕竟,“跟想象的不一样”是很多大学生工作没多久就跳槽的主要原因。这“想象”中,或许就有不少是当初用人单位给的不切实际的承诺。
  也就是说,当用人单位开诚布公地与大学生谈工作,双方签订的“三方协议”等就业协议更加具体、明确,法律效力更强,大学生的就业自然会更有质量。因为这样的用人单位就像刘瑜说的,“他们对待一个新员工的态度,是把这个员工当作一个有人格尊严的人看待的,我没必要‘求’任何人得到自己的分内之物,这一点比奢华的条件更重要。”
  “有质量的就业”对大学生同样意味着对这份工作的归属感。完善就业工作,不能满足于给一个工作,更应该让大学生在这份工作中有一个较完善的职业发展。
  当然,这些讨论的前提是社会能够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去年的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政府将通过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等方式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湖北省在这方面已有所行动,比如五部门支持旅行社参与政府购买服务(见2月19日《湖北日报》第5版)等。相信面对今年的就业大军,政府的应对将会更加从容。在此基础之上着力完善契约细节,才能兑现承诺,保证大学的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艳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生)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