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两会”的多位政协委员热议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问题,并建议公开费用接受监督,改变相应财政制度,将科研经费的分配权、使用权和监督权适当分解。全国政协委员、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会长张杰庭表示,他曾跟国内一所著名大学有合作,这所大学的人跟我讲,他们买一个六千万的设备,放了五年都没动,没拆过包。(3月9日《新文化报》)
一所著名的大学,豪掷6000万购买设备,买了设备居然放了五年,连包都没有拆开,这是何等的浪费啊!
虽然这个消息只是张委员从这所大学那里“道听途说”来的,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证实或者证伪,但还是值得我们追问一番。
首先,这所“著名的大学”究竟是哪个大学?到底是不是清华北大呢?几天前,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公布最新全球大学声誉排行榜,中国清华和北大分别位居第36、第41位,属于享誉全球的一流学府。对于我们的“双子星座”,我们当然更要高标准、严要求,尤其是在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使用方面。所以,看到这个新闻,我就在心里嘀咕:但愿这豪掷6000万元科研经费的大学不会是我们的北大、清华。
其次,大学果真花了6000万元买来设备,却5年间连包都不曾拆开,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呢?是实验室五年都没有造好,还是这设备本身存在什么质量问题呢?如果是实验室没有造出来,那为啥又要匆匆忙忙买设备呢?如果是设备存在问题,那究竟是哪个部门、哪位教授要求买的,又是哪个部门审批的呢?
再次,在这个“某大学”花费6000万元买来设备,却五年没有拆包的桥段里,到底有没有什么猫腻?有没有科研人员或者“某大学”管理干部拿了回扣?抑或是某些科研人员为了科研经费的考虑,而不顾一切赶在某个时间段拼命花钱?毕竟很多科研经费都有年限上的规定,有的大学为了最大化地利用科研经费,赶在最后时限之前拼命乱花钱,也并不难理解。
如今的大学,似乎也成了名利场。不少教授都把心思花在“跑部钱进”上,想天方设地法从教育部、科技部等等部委拿到很多经费,然后又巧立名目乱花钱,反正来钱容易,花钱自然也就大方,颇有些当年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况味。再加上审计部门、监管部门对这些经费管得不严,更让人有机可乘。
所以,我倒是希望“某大学”出来走两步,要么做出澄清,要么就对“豪掷6000万元”科研经费的当事人员加以处理,让这种浪费受到应有的惩罚,也给公众一个交代。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汪忧草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