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了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3月9日《信息时报》)
两千多年的孔子以“有教无类”开创了中国古代教育平民化的时代,孔子的思想对促进中国教育的公正公平有着深远的意义。人生而平等,是说人在享受社会所赋予的权利上是平等的,受教育就是众多权利中的一种。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必须承担提供教育场所的义务。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尤其在我国农村,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只要书读好了,上了大学了,就有好工作好日子了。所以,一个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家庭经济即使再困难也要想办法让孩子上大学,导致家庭越发困难。在大学求学期间,农村孩子的视野开阔了,观念也有所转变了,认为上了大学还要回家乡(从事农业工作)没有面子。城市的就业形式又严峻,这就形成现在的农村大学生就业情况,城市就业难,农村就业又不愿意的局面。
但是笔者认为这不是反对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理由。首先,农村孩子上学让一个家庭“脱富致贫”,说明公共财政对大学教育投入还不够,没有在资金、政策上向农村孩子倾斜。第二,大学教育,应该注意农村孩子的思想观念教育,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学习与农业相关的专业,便于以大学所学反馈农村,回馈农村,以促进农村的发展。最后,技术教育、中专教育确实是能够使农村孩子尽快掌握一门技术,但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将农业发展人才培养成既有学历又有技术的综合性人才。
因此,笔者认为更应该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而且是要上好的大学。国家要财政支出支持农村孩子完成大学学业,要通过政策解决教育资源地区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要通过专业设置将具有农村背景的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懂技术、能专研、肯吃苦的新型“农民”。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增收。
稿源:荆楚网
作者:覃林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