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儿子学医,从事医疗行业,他明确地告诉我,将来不学医。儿子说,他看到我上班很辛苦,从小到大很少陪他(这让我非常愧疚),还经常碰到医闹,让他觉得医生是一个‘高危’职业。他不愿意学医,不愿当医生,我尊重他的选择”,全国人大代表、阳春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熊锦梅说。(3月13日《南方农村报》)
孩子选择学什么是他的自由,选择作什么工作也是他的权力,都值得家长尊重,可是不学医不做医生的原因是医患矛盾,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曾几何时,医闹开始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医生本应悬壶济世,但由于医疗水平有限,患者也不应当过于苛责医生,然而,这种不难理解的逻辑关系却总是经不起医疗事故的检验。
客观来讲,紧张的医患关系与医改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尽管中央出台了诸如医保、新农合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可是由于公立医院改革的艰巨性,很多政策被抵消掉,致使“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现状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患者的不满也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国家将医院人员用固定工资供养起来,实行差额拨款,医生收入有限,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也大,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还要动辄提防患者闹事,这也让医生这个群体情绪不断,最终选择离开这个队伍的也不在少数。
给公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医疗条件,让他们享受有尊严的就医环境是政府的职责;医生仅仅是一个职业,让他们享受与自身工作相适应的收入,有尊严地行医也无可厚非。需要认识到的是,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不能怪患者和医生任何一方,这应该是医改的阵痛,而对双方来讲,需要的更应该是理解和宽容:患者不要过于苛责医生,不可将医生这个群体标签化,甚至是妖魔化,发生医疗事故更要摒弃暴力式思维,选择正确合适的途径维权;医生更需要坚守医德,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不要对其进行过度治疗,进而扭转给患者和公众的印象。
中国的医疗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事实证明,任何一次社会变革的背后,都是不同利益群体的殊死搏斗,而与改革相伴随的也是社会的阵痛。现今的医患关系确实紧张,但这也倒逼着医改的加速推进,而医患矛盾也是医改的一场阵痛,只有本着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医患矛盾的这场阵痛才会随着医改的推进而最终消弭。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松超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