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2014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中,“公立医院改革”5年来首次位列各项任务之首。其中明确: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这意味着公立医院不仅要控制总体规模,还要控制单体规模。(6月16日新华网)
就目前来看,学界对公立医院“规模过大不经济”、“保持适度规模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在2010年,卫生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要坚持“适度规模”的发展。就现实情况来看,近些年来我国公立医院规模扩张的势头可谓是有增无减,不仅床位数量急剧上升,而且高档医学器材添置越来越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单体医院规模超过4000张病床的超过10家,而美国最大的医院床位只有2200张。
作为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主体的公立医院,其规模不断扩张,一方面增加了医疗服务的供给,另一方面却带来了更多的不经济,增大了财务、经营风险和医疗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最终加重了“看病贵”的现状。结果就是,患者根本就不分大病小病全涌进大型公立医院,难免会“排三小时队,看三分钟病”,而医生也是不堪重负,每天需要接诊大量的病人,与病人缺少沟通,甚至是态度差也在所难免。就此来讲,不管是当前“看病贵”的现状,还是医患矛盾的加剧,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都难辞其咎。
患者选择去大型公立医院看病本属自愿,不该强加干预,可问题是大医院凭借着近乎垄断的优势,导致人满为患,也就难以保障看病质量,而社区卫生机构等由于不具有与大医院相匹配的卫生服务设施和人员,其“守门人”的角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小感冒进大医院,是对基层医疗资源的浪费。基层医疗资源的闲置,大型公立医院不堪重负,,谁能说这是正常的呢?
在此语境下,就必须要依靠患者的合理分流来控制大医院的扩张,促进医疗资源的公平配置。具体来讲,一者,就是要合理引导患者的就医倾向,引导他们到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避免集中涌进大医院,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患有类似感冒等小病的患者,应该首先选择去社区等基层医院就诊,让这种简单的诊疗下沉到基层小医院,小医院救治效果不好,亦或是本身就是大病,再选择去大型公立医院就诊。
再者,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体系首诊制和转诊制,加强不同层级医院之间的合作,真正实现大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最大限度地控制病人的合理流向,如此一来,就可以斩断大型公立医院“资源好——患者多——规模大——患者多”这样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看病贵”的现状应该是公立医院盲目扩张的结果,所以,靠患者分流来扩张公立医院的规模,进而建立有效的机制使医疗资源向基本医疗服务倾斜,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合理优化配置,绝对不会加剧“看病贵”的现状,相反,这更应该作为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一种方向,进而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向深处。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松超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