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国社科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医改蓝皮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10071亿元,新农合筹资提高部分超过8。14亿元,但政府的巨大投入并未减轻个人的直接负担。
既然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该有所缓解才是,为什么并未减轻个人的直接负担呢?问题出在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上。
有统计数据显示,最近20年我国医疗费用增长了28倍,且以每年20%的幅度猛增。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上涨远远高于物价上涨速度,而且不论CPI上涨或下跌,医疗费用永远都是“一路高歌猛进”。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的个人支付比例虽有所下降,但绝对支出却在增加。以治疗流感为例,过去人均治疗费用是10元钱,全部自费也是10元钱;现在,人均花费300元,即便自费承担30%,也需要支付90元,百姓的负担哪里减轻了?
搞清楚了这一点,财政投入增长的可观数据,与老百姓真实感受的不一致,就不难理解了——政府巨大的医疗卫生投入,很大程度上被医疗费用的高涨稀释掉了。这些钱流到哪儿去了呢?一些医院、医生、药房和制药企业,“他们的收入大幅增加,但患者得到的服务和质量没有相应提升”。现实的印证是,一些医疗机构动不动就要求患者使用昂贵设备、开出高价药物,一些医生在与医药公司的分成中谋取不当得利,一些药企在与部分医疗机构的媾和中获得暴利、尽情狂欢……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个人自付费用超过了除去生存需要后的家庭收入的40%,就属于灾难性医疗支出。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大医疗投入,看重宏观上的投入数据,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它与民众切身感受的不一致性。沿着这种不一致性刨根问底,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加大医疗投入的同时,切实深化医改的必要性。这就像水池蓄水,不把底端的巨大漏洞堵死、控制住,输入再多的水也无济于事。
毋庸讳言,“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当今中国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影响着无数人的生存品质。如果说加大医疗投入是显性的努力,深化医改则是深层的呼唤。只有从根本上突破公立医疗机构行政化的局面,扭转“以药养医”的体制,实现医疗体制的并轨,逐步消除各种不正当、不公平因素,百姓的医疗负担才会真正减轻,“看病难、看病贵”才能破题。
冰冻三尺破之不易,但摆在我们面前唯一的选择是,真啃、硬啃、把硬骨头啃烂,令改革尽快奏效。否则,好看的医疗投入报表,却解不了现实的困局,老百姓不能受益,他会不骂娘吗?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李思辉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