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娴:让“以房养老”的梦想照进社会化养老困难的现实
发布时间:
2014-03-17 09:02:04 来源:
荆楚网 作者:
顾一娴 进入电子报
本次两会上,大病救助、社会养老等民生话题,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以房养老”试点进展如何?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谈到,“以房养老”,是政府保基本之外的一种市场行为。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了政府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的责任,而“以房养老”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属于商业养老保险,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自由选择”。
所谓社会化养老,就是全社会的工作人口养活退休人口,或者说全社会的后代人养活全社会的前代人,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后代人才能保证这种模式的成功。据今年2月20日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9%。这一比例高于联合国设定的10%的老龄社会标准。
面对汹涌而来的老龄化浪潮,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特别是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未能发挥,基础设施缺乏、服务项目单一、长效经费保障机制缺乏等仍是突出问题;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市场化程度低,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养老服务人员严重不足,服务标准不够健全。在少子化的社会里,老人的生活过得并不踏实。养老早已经不再只是个别家庭操心的事,而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因为对未来生活的确定性决定着人对社会的信心。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即所谓的“以房养老”,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保监会已经就此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将部署开展试点工作。尽管“以房养老”存在多方掣肘因素,但是其市场前景广阔,对于盘活房产资源、协调人房关系、提升养老品质等都有助益,方向值得肯定。
由于“以房养老”本身受到当前物权法规定的70年产权制度、银行政策苛刻,和为子女留下遗产的固有观念影响,最近几年“以房养老”在各地都曾试点,大多因市场反应冷淡半途夭折。尽管以房养老已被提上政府日程,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成熟运转,仍需完善相关法规、加强监管和转变观念、完善服务。
稿源:荆楚网
作者:顾一娴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沈素芬)
关键词:以房养老;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