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物价局公布《广州市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一类地区住宅区露天停车场从过去每小时1元上涨到每15分钟1元,上涨幅度300%(方案一);路边咪表停车从每15分钟2元上涨到每15分钟5.5元,最高限价由80元/天上涨到176元/天(方案二);商业停车场由半小时5元上涨到15分钟4元(方案一)。(3月18日广州日报)
并非公众先入为主地质疑大涨停车费的动机,此举至少没有跳出收费治理、罚款治理的思维定势,似乎只要涨得让大家吃不消了,就可以有效抑制需求进而破解问题。然而,现实的情形是,不少城市提出收取拥堵费的动议,不但遭遇广泛质疑,也并没有成功范例。
广州市交委也坦承,广州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流量可降低10%左右、干道平均车速提高4%—5%,调价方案是基于这个预期数据做出的。而数据来源于2013年委托广州市统计咨询中心开展的问卷调查,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测”,得出的数据与车主真实选择相距多远不得而知。不但有想当然决策之嫌,且难免让人怀疑涨费动机不纯。
家住广州番禺的高燊表示,交通不便不得不开车上班,停车成本再高也只能忍受,这无疑代表了不少刚性需求者的声音。更不容忽视的一种可能后果是,巨大涨幅必然逼着车主在停车还是出行之间做出成本权衡,实际上无异于鼓励小车上路,岂不是反而给城市道路添堵、适得其反吗?
既然有关方面承认解决拥堵难题须打组合拳才能奏效,非单一措施能够产生“特效”,那么何以不见“组合”行动、只见单兵作战?而针对涨费收益部分的用途,有关方面的表态是,“可用于弥补停车场经营、管理成本费用;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资建设、经营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如此含糊语境,更没有向社会公布具体的弥补方案和建设计划,怎能不令人生疑,此举别是借治堵的名义搞创收?
倘若总是跳不出涨费、涨价、罚款之类的治堵怪圈,那岂止一个停车场收费可以大涨,汽车价格、养路费、汽油价格等等,不都可以群起而涨之,让大家都用不起小车,岂不是迎刃而解了?笔者觉得还是要在想方设法让停车场资源配置更科学、合理,努力创树公交先行的意识和硬件等方面多做些文章、下足功夫。
稿源:荆楚网
作者:范子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