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央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改革坚定决心相比,不少地方在政务公开时喜欢遮遮掩掩。编制预算说明时,谈到资金结转、预算支出时动辄在“亿元”单位后边加个“等”;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里,蜻蜓点水列出一个支出项目,用“等等”代替几十个项目“鱼目混珠”的情况比比皆是。“等等”,到底都遮掩了什么?(3月20日新华网)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税局有一处投资一百多万建设的休闲山庄,里面养殖了数量不小的鹅、鸭子、猪、羊等牲畜,还种植了蔬菜、玉米等农作物。一方面是领导休闲度假的场所,另一方面是为地税局领导及职工提供蔬菜等食物。而细心的人发现,在这个地税局的预算资金里并没有找到关于这个项目的任何记录。
我想,这个权力肥己的休闲山庄之所以能够建设投入使用,想必就是得益于财政预算时的“等等”。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如果不经过预算时的同意,动用这么多的钱,显然也不容易。即使这样的信息被公开了又有什么用处呢?藏在“等等”里的休闲山庄,老百姓就是把眼珠子拿在手里仔细的看,也是看不出所以然的。
在某地召开的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发现,提供给代表的财政预算报告中,有很多事项都罗列的是“等等”和“其他”,他发现这些没有详细说明收支事项的“等等”和“其他”接近230亿元。这位代表的“遭遇”,是很多代表以及公众的“遭遇”。无论是在两会中,还是在其他部门的公示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其他事项支出”、“等等事项”这样的字眼。当然,这个“其他”和“等等”并不见得就不合理,但是,就算再合理、再科学,我们也有必要让大家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能让公众有雾里看花之感。无论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监督的角度来说,这个“其他”和“等等”都不应该存在。它的存在会让公众有被糊弄的感觉。
按照法律规定,无论是财政预算,还是单位开支,民众都有知情权,除非这样的“等等”和“其他”涉嫌机密。而我们的一些单位、一些部门却总喜欢在很长的数据罗列的最后,来个“等等”和“其他”一项,这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这样一来,就难怪公众浮想联翩了。
我们在建设法治社会、和谐社会、透明政府,在这样的进程中,我们要让政府的各类公开的信息里不再出现“等等”和“其他”。这样的“等等”和“其他”就是一根搅屎棒,它将信息公开的一池春水搅得泥沙俱有,看不清里面究竟是是什么。其实,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很大程度是有关部门习惯了浑水摸鱼使然。这其实还是监管部门监督不力造成的。
别用“等等”的棍子搅浑信息公开的春水,政府伤不起,百姓也伤不起。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