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戴帽子的戴帽子、该摘帽子的就摘帽子,不能让贫困县越扶越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在今年的两会上表示,列入本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农村扶贫开发法,将对扶贫重点县的确定和退出机制做出规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坦言,贫困帽含金量比较高,退出没好处,“所以重点县干部群众不愿意退,也不敢退。”(3月20日《人民日报》)
贫困县诱人之处,就在于巨额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按照“最优选择”效应,谁戴穷帽谁受益,因此谁都不想脱掉,于是,一些地方甚至将“保穷帽”当做了最大政治任务;而没戴上的,则通过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弄一顶来戴。去年某地申报贫困县成功后拉横幅大肆庆祝就是极端写照。
解决“恋穷帽”现象关键在于完善进出机制,按照发展水平排序,“高出低进”。然而,说起来容易,真正可操起来难度颇大。比如某县领导评选感言“不图个人升迁,只想百姓实惠”,那这样的激励就没有作用。完善进出机制“依靠监测评估体系”,那故意压低经济指标又注定很难避免。
国家贫困县政策在帮扶落后地区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无疑的,但世易时移,贫困县政策利弊权衡之下,何去何从,应该有新思考。对于“恋穷帽”现象,解决该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从政策层面取消评定贫困县,让“贫困县”这一概念作古。就应做出相应变化,乃至从政策层面取消贫困县评定。“贫困县”作古了,谁还争抢“穷县帽”?
没有了贫困县,并不是说贫困就消失。但接下来的帮扶,必然会变得更有针对性,因而,有限的扶贫资金更能用在刀刃上,花在该花处,让真正贫困的地区和人群尽快走出贫困,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望平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