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宋威:清明,心要“清”眼要“明”

发布时间: 2014-04-04 16:18:04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宋威  进入电子报

  又是一年清明时,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在湖北、河南、河北等地走访发现,一些本该追思先人品德的祭奠活动,却变成了摆谱比阔的“名利场”。 “洗衣机”“冰箱”“彩电”,个个不少,“名表”“豪车”“别墅”样样都有,火舞烟飞中,一件件外观精美的纸质祭品化为灰烬。(4月3日新华网)
  不用去追问清明节的来由,就光看“清明”二字,就可想象出春风乍暖,气清景明的初春图景,再加上妇孺皆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烘托出的哀思绵绵的氛围,清明节怎么也和“漫天飞舞的冥币、冒着清烟的祭品、噼里啪啦的鞭炮、烟雾缭绕的山头、喧哗不已的墓园、堵塞不堪的公路”沾不上边吧,可现实就是如此。这样的形式,怎能配得上“清明”二字?
  清明,心要“清”。怀念祖先,寄托哀思,发自肺腑的思念惦记胜于任何形式的大肆渲染,因缅怀而感恩,因失去而珍惜,清明节只有一天,孝敬长辈需岁岁年年,厚祭不如厚养。清明,行要“清”。献一束花,植一棵树,写一段文字,唱一首歌曲,少一些浮躁,少一些陋习,祖先的耳根也能清净一会儿。清明,气要“清”。清明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节日,而是一个民族的节日,只有每个人都从排场、喧哗、虚假中挣脱出来,才能形成文明、节俭的“清明”风气。
  清明,眼要“明”。“豪车”“别墅”“钢琴”“美女”,花样百出的昂贵祭品不过是商家牟利的噱头,烟火飞扬过后只会伤了“钱包”更伤了文明风尚。清明,耳要“明”。与其清明花钱买点哭声,还不如平时多听听父母亲人的唠叨声,老人活着的时候常年不在身边,不闻不问,去世后反而找人大放悲声,管什么用?清明,德要“明”。纪念祖先、缅怀先人等等形式的背后,蕴藉着的是中华民族深厚的“孝道”和“感恩”等道德教化,再花哨的祭祀形式也不如在生活中做个坦荡、感恩、珍惜的人。
  今天,从我做起,过个“清清明明”的清明节;明天,人生在世,更应珍爱生命,理智而聪慧地享受人生。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宋威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徐芳)
关键词:清明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