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3日,共有159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3年年报,其中招待费下降的有611家,占到1021家有可比数据企业总数的60%,同比降幅10.9%。不过,在招待费出现趋势性下降的同时,管理费用明细中的“其他”科目却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其中844家企业“其他费用”出现上升,占比59%,与招待费下降的企业比例几乎持平。这是巧合吗?(4月17日人民网)
这是不是巧合,当然不能臆测,不过“其他费用”的平均上涨,却引人深思。
以中国铁建2013年年报为例,公司净利103.45亿元,招待费为“0”,“其他”类科目从22.4亿元增加至32.26亿元,一年暴增了9.86亿元,增长44%,差不多占到利润的1/3,如此巨大数额的“其他费用”不禁让人咋舌。
通常来说,“其他费用”多为临时性的小额开支,不可能成为管理费用中的“大头”。而中国铁建“其他费用”占利润如此高的比重,且增加数额和2012年接待费接近,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他费用”成了“招待费”的替身。
诚然,“三公经费”从不公开到公开,从公开粗线条到公开明细账,都值得欣喜。但是在公开的项目中偏偏有个“其他费用”却又令人担忧,这“其他”与财政预算中的“等等”如出一辙,若不公开明细,大有“鱼龙混珠”、“浑水摸鱼”之嫌。
央企的三公经费倒是晒出来了,可陡增的“其他费用”却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其他费用”到底是些什么费用,有无总支出比重区间标准?若没有标准,是不是“其他费用”可以无限上升?拿中铁建来说,“其他费用”一年就可以陡增近10亿,如此“天文数字”还能用“临时性小额开支”来解释?“其他费用”到底用于哪里,恐怕存在不少“猫腻”。
“其他”这个词,从概念上来说是笼统的,但是不代表费用支出明细就必须笼统的“一笔代过”。“其他费用”可不是“招待费”等公款消费的隐身衣和“挡箭牌”。央企切莫拿“其他费用”让公开变得无所畏惧,甚至愚弄百姓。中铁建的公开招待费为0,明显有悖于常理,如此公开,岂止是玩起数字游戏般简单,更是对民众知情权的公然挑衅。
若对“透明的阳光”有那么一点敬畏,对纳税人的知情权还有那么一点尊重,“其他费用”就必须是一笔明细账。公开需要一点诚意和一些尊重,尊重民众、尊重事实。据媒体报道,香港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开支细到添置座椅,甚至换十只灯泡的支出都被一一写清。我们的央企那巨额的“其他费用”就更需公开明细,如此才有说服力,要不然,一串数字只会引发民众更多的猜测而已。
稿源:荆楚网
作者:尔东平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