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到2012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由1009亿元增加到1397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相应由4.6%提高到11.1%。政府采购高速发展的同时,采购价高于市场价、甚至产生“天价”采购的情况频现。伴生的暗箱操作、腐败滋生,广受舆论诟病。(4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政府采购目标是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实现公共资金的成本最小化,政府采购是批量采购,按常理说应该比一般的市场价便宜。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却是:政府采购价普遍高于市场价。
政府部门出于工作需要采购原本无可厚非,但现实中政府采购活动不透明、价格虚高现象却比比皆是,这不仅违背了采购制度的初衷,更严重损害了纳税人的权益。而且天价采购往往会容易形成腐败。
不可否认的是,关于政府采购标准、监督措施相关政策法规一应俱全,甚至可以说严格,但为什么还会出现那种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情形呢?政府采购普遍“买贵不买对”,其背后隐藏的东西让人浮想联翩。
究其原因,还是监管上存在问题。政府采购实质上是公共资金的支出问题,目前国内对税款征收的相关规定比较严密,但对税款的支出、管理、监督还很薄弱,这就给“天价”采购的出现留下了隐患。
面对这样的现实,政府各部门显然不能无动于衷。一旦公众对采购提出质疑,采购方就要主动用事实自证清白,向纳税人讲明原因,消除顾虑;另一方面,纪检部门也要积极介入调查,给纳税人一个交代。
另外,要从根本上刹住这股“歪风”,还应着力在制度和程序上补漏,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同时,还应改变以往单一行政监督的模式,采购全程公开、透明,让包括纳税人等在内的更多主体参与到政府采购的监督中来。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