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毗邻北京的一个河北小镇,因为一篇《开往北京的814路公交》的体验式报道,火了。记者白描了燕郊赶公交车去北京上班一族的艰辛。等车队伍最长达300米,挤上一辆公交最夸张时要40分钟。许多老人天不亮就出门,给儿女们排队“占坑”。(5月8日《人民日报》)
当面对一个个站立在寒风中冻的流下眼泪的老人,只为了能够给儿女、姑爷、女婿们,这些辛苦的上班族多争取半个小时的睡觉时间而不惜伫立在寒风中,此情此景,既让人动容,更让人叹息!
作为官方媒体的人民日报在《民生观》板块针对此事发表评论:“怎样看待燕郊式艰辛”,给出了“梦想是有成本的,应该破除‘不费劲而成功’的心理”这样的牵强附会式的舆论导引,更是指出“北京是希望之城,大把的发展机会,足以弥补跋涉之苦。这种艰辛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自选的苦”,读完大作,笔者实在难掩平静!
曾记得前些时间,当舆论正广范诟病“十面霾伏”的节骨眼上,官方媒体居然突兀的抛出“盘点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的巧夺天工式“雄文巨著”;而今,面对燕郊式的困苦艰辛,官方媒体依然抛出这种毫无“自省、自责、自警”的软文,硬生生的用“成功需要有代价、梦想应当有成本”的文字逻辑“强力矫正”因为政府在城市规划、发展、布局方面的不合理举措造成的诸多遗留问题,却最终由普通民众买单的现实,转移重点、回避矛盾,几近推卸责任,真可谓是新时期“改革牺牲论”的翻版。文章更是多处列举发达国家“同样有城市洼地效应、同样有工蜂般的上班族、同样有冗长的跋涉链条”,中国似乎也不能例外,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暗自嘚瑟,呼之欲出的“嫌辛苦就回深山沟去”的不屑一顾,从头到脚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最起码的民生温暖和人文关怀,只有冷冰冰的自说自话和自言自语,除了说教,已没有其他东西。
成功确实需要付出代价,梦想也的确应当有成本,这本无可厚非。但当我们身边始终充斥着艰苦奋斗者看不到希望,而投机钻营者却屡屡成功的事例,我们还一味的鼓吹艰苦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当一代人为了城市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而眼看着自己的儿女仍然要重新走上自己的老路,我们又怎么能忍心继续这看似“崇高的骗局”。一只鱼儿病了,我们可以认为是这只鱼儿的问题,一池的鱼儿都病了,那肯定就是水的问题。
国家的富强,城市的发展固然需要成本、需要代价、需要牺牲,但这种成本、代价和牺牲决不能只是某一个群体的“专利”,纵然他们都无怨无悔的承受了,那也请留给他们最后一个尊严:“认可”。
稿源:荆楚网
作者:善呈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