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湖北地区高校新增20余张新面孔,这些院校或是由原来的学院升格为大学,或“独立”,或更名,或合并组建,或新建。目前,高校更名大战还在继续。在高校校名换来换去之时,湖北有15所高校换成近似,导致开学时经常有新生走错校门。教育专家表示,学校重在练内功,换校名之风不可助长。(5月17日《武汉晨报》)
常言道“无利不起早”,湖北某些高校纷纷更名、频繁改名,其实裹挟着利益冲动——它们将名字改“对眼”一些、“名牌”一些,对招生而言可谓好处多多。因为不少考生“望名生义”,就是奔着“感觉爽歪歪”的校名而填报心仪的志愿的。
诚然,纷纷更名、频繁改名的高校不独湖北,某种程度上讲,在我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高校纷纷更名、频繁改名,一者,反映出高校本身急功近利,罔顾教育形象。有些高校不安于现有的名称和定位,蠢蠢欲动都想更名,专科往本科发展、本科向综合靠拢,在校名上一味求大,往往连地区都不要了,恨不得直接叫“中国大学”,完全不顾自身教育形象。二者,会引发名称混乱,易误导考生填报志愿。高校名称往往概括了高校专业结构及办学特色,如果缺乏严肃性,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必然引起名称的混乱,这对不明就里的考生来讲,是一场灾难。校名上“合眼缘”,现实中却对不上眼,让某些考生空欢喜一场。三者,有违教育管理的严肃性,易形成不正当竞争。高校的更名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先由教育厅审核,再上报省(市区)政府,然后再报到教育部审批。某些“李鬼”式的校名能有惊无险地闯关成功,不能不说审核和审批者出了差池。名字雷同的校名搅浑了招生的一池春水,为不正当竞争开了方便之门。
其实,高校要想有很强的竞争力,应不拼名字拼实力。高校乱改名,纯属乱弹琴,此风绝不可长。有关部门不能等闲视之,应站在讲政治、转作风的高度,去努力规范高校校名的设置,别让某些心术不正的学校钻了空子,坏了规矩,败了行风。办优质教育、公平教育、和谐教育,是社会的期盼,是民众的心愿,倘若任由某些高校以“乱花渐入迷人眼”的手法去忽悠人,教育岂不乱套!
稿源:荆楚网
作者:钱桂林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