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的调研,备受关注的“地铁禁食”条款再次被城建环保委提交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审议意见报告建议入法,于昨天接受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5月23日新京报)
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进食现象并非新生产物,可近些年,公众对“地铁禁食”的讨伐声越来越高,这无疑折射出公民整体文明意识的增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值得拍手称快。
地铁车厢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乘客进食,除了乱扔垃圾,影响乘车环境外,如果吃的还是有味道的食品,必将侵犯他人利益。因此,“地铁禁食”势在必行。“地铁禁食”入法必定会对这种不文明行为起到一定约束作用,可缺少人性化的法律公众似乎并不埋单。
众所周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多。由于胰岛素剂量过大、运动、不适当的饮食都会使糖尿病患者随时出现低血糖症状。此时应立即吃“糖” 或含糖饮料及食品,否则将会发生生命危险。试问,面对这种应急情况,我们是守法还是不守法呢?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婴儿进食、老人由于身体不适补水等等。也许正是纠结于上诉问题才有“地铁禁食”入法删除后又恢复之谈。
“地铁禁食”入法容易可执行起来却不易。譬如,有些乘客明明是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食,可追究其责任时若以虚脱、低糖、中暑等为借口,总不至于对违法者随时进行身体鉴定吧?“一刀切式”处罚,既缺少人性化又不实际;“因人而异式”处罚既缺少公平又有失法律权威。如何划分罚与不罚的界限是个无法攻破的难题。
遏制“地铁进食”不文明行为,需要教育与处罚双管齐下。强化道德品质的学习,培养公民的道德信念,培养遵守道德的主观意识。笔者认为,地铁应设立一个餐饮区,来满足乘客多元化需求。如果乘客依然在餐饮区外进食,此时必须严厉处罚。只有坚持人性化服务与公平严厉的处罚并存,才能使“地铁禁食”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蕊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