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张松超:官员自杀不该被娱乐化

发布时间: 2014-06-06 09:43:12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张松超  进入电子报

  据潍坊新闻网消息,今日8时发现,中共潍坊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白峰同志在其住地附近自缢身亡。经公安机关现场初步勘察认定,符合自身特征,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另据其亲属介绍,陈白峰同志有多年抑郁病史。(6月5日齐鲁网)
  查阅资料不难发现,单是近几个月,就有多名官员自杀:重庆打黑功臣周渝、浙江奉化倒塌楼所属街道建设管理办副主任何高波、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徐业安……据《中国青年报》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共有五十几名各级官员非正常死亡,官方认定为自杀的超过四成,在自杀原因当中,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被认为是一大诱因。
  但凡一名官员自杀,都是一个生命的终结,本该让人痛惜。可现实的情况却是,总有不少网友为官员自杀拍手叫好,将一个悲剧娱乐化,陷入一种群体非理性狂欢,此时一旦有人持有异见,甚至也会遭到骂名,而官方的回应也总是遮遮掩掩,真可谓是给公众留下了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样一来,官员自杀的原因越是神秘,将事件娱乐化的这部分似乎就越是有底气。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一位自杀的官员都是“代人受过”,他的无辜就在于公众将对一个群体的标签化认识,全部都发泄在了当事者身上。曾有学者指出,在腐败成为一种默认值的时候,官员一旦出事,对官员的道德怀疑几乎成为了公众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官员自杀,往往被公众认定为畏罪自杀,亦或是因为牵连人数太多而“被自杀”,即便是确实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公众也会在大脑中将信息进行有选择性地筛选,从而在认知层面进行“纠偏”,而当前中央反腐力度的高压态势,也给这样一种认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由此可以洞见的一个事实是,倘若不公开官员自杀的一些具体细节信息,公众的无端猜疑也有其合理之处,毕竟自杀虽然为一种社会现象,但与官员的身份叠加在一起,却总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自杀动机。比如前面提到的自杀官员何高波,据媒体报道,他在自杀前不久,被纪检部门叫去谈话谈了一天一夜,之后官方就直接认定为自杀,可到底为何自杀,却没有了下文,这又怎能不让公众想象这与楼体坍塌有何关系?
  在此语境下,我们就必须要撕下官员自杀的神秘面纱,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这不仅是给当事者正名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当然了,大可不必认为官员自杀的信息属个人隐私,因为官员作为公共人物,需要让渡出自己的部分隐私权,公众有权利知道官员死亡的原因。退一步讲,即便是抑郁症自杀,那么其治疗情况和严重性也需要告知公众,更何况说长期患抑郁症的官员能否适合长期从政,也是值得追问的。
  面对官员自杀的信息,官方总是藏着掖着,公众不可避免地会不加区别地进行猜测,进而在舆论场中发酵为集体非理性狂欢,这确实证明了舆论的非理性,但却也从另一面反证着对于公共事件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公众尽管会对一个存在非理性认知,但不得不承认当下是一个权利意识觉醒的时代,妄图通过掩盖甚至是拖延来应对公共事件,注定是走不通的,官员自杀也是公民生命的终结,确实不该被娱乐化,但前提是其不该被神秘化,因为谣言止于真相,猜疑止于事实。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松超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自杀;陈白峰;娱乐化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