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为考试而战,一朝进入学风自由的大学,不少学生感到了“失重”:缺少奋斗目标,不会自我管理,遑论学术创新,甚至连基本学分都修不满……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浙江各高校将全面建立健全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将提前介入,采取事前、事中预防和传统的事后警示相结合的管理方式。(6月17日新华网)
我国高校“严进宽出”的现象历来被人诟病,相比于国外学校的“宽进严出”,我们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差距极大,这也严重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为提高大学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改变高校“严进宽出”现状,浙江走在了全国前列。浙江工业大学自2003年开始采用了3至8年的“弹性学制”,督促学生要勤奋学习,否则难以毕业;浙江工商大学则采取“12、24、36”的学业预警方式,即未获得学分超12学分予以预警,24学分是留级,36学分没达到就要退学。而今年6月初,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的意见》,对高校学生的指导和管理更加严格,包括不再安排毕业前清理性考试、考核评价未达到合格标准的须重修课程或延期毕业等。由此,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即将在浙江各高校全面铺开,从而为学校及大学生们安上了“紧箍咒”,督促学校必须加强管理,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而使人才质量取得根本性的提高。
从实践效果看,采取“学业预警”制度,是大学教育的务实之举,也是无奈之举。正如“90后”大学生张淼说:“从幼儿园到高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对我的管理可谓无微不至,到了大学后,突然就放松了,说实话,这种由自己约束的相对自由的生活,我有些手足无措。”这也说出了我国当前教育的现状,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家庭和学校双重的严苛管理和应试教育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大学则更看重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倡还学生自由,正是这种毫无过渡的转变,使学生产生了“上了大学就解放”的思想,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系列的“大学病”: 缺少奋斗目标,不会自我管理,导致学习散漫,更遑论学术创新,甚至连基本学分都修不满……面对现状,想有作为的大学只能果断采取措施,改变过度放松的自由管理模式,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严格培养标准,严格把握修课水准,严格考试监管,严格学历文凭发放制度……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实,自由学风、自我管理本是高校管理的正途,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确实不应该再需要学校从日常生活、学习过程、考试监管等进行点点滴滴的过程管理。但是事实证明,高校自由管理成了一种放纵、放任自流的不负责任式的管理。然而这并不是高校的错,更应反思的应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试教育。
要想让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更高,首先还要从根本上改变,从源头抓起。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不应该是学生到底记住了多少知识要点,掌握了多少定理公式,而应当是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创新的观念和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只有明确目的,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才有前进的动力和不断创新进步的能力。
试想,如果刚刚成年进入大学的学子们,有着饥渴的求知欲望,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强烈的自我管理意识,那么,在自由的大学环境里,不正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么?哪里还需要学校事前、事中预防,事后警示等严苛的制度和管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事业发展哪里还需要学校、家长绞尽脑汁地去操心、安排?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卫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