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感到揪心。在我心里,绝对没有忘记这位婆婆。我表态,会用最快的速度,加大力度,尽快解决。”在2日晚武汉举办的电视问政“期中考”上,一位被问政的区委书记在回复棚户区居民问题时说。然而,现场问政专家则质疑官员答复的是“套话”“新的八股”“新的形式主义”,群众对官员表态支持度不高。(新华网7月3日)
纵观,武汉市的电视问政,刚开始还能让地方官员们红红脸、出出汗,可如今现场的官员脸也不红了,汗也不出了,基本能对答如流了,有的还会抢答了,套话多,实话少,电视问政成为了电视表演,成为了形式主义问政。试问这样的问政意义何在呢?
电视问政不是报告会、汇报会、演讲会,是履行职责的督察会、是检查承诺的问责会,更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交流会。电视问政中群众关心领导表态,更关心问题整改的成效。
既然是这样,那么,在电视问政的现场,就应该少一些舞台上的豪言壮语,更不能作报告,而是找问题,查责任,落实效。“电视问政”不应该是一个电视节目,而是新形势下政府与民众沟通的一个工作平台。目的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阳光行政、治庸问责,奖优罚劣,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笔者认为,要建设好电视问政这个平台,更好地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首先官员要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关注民生,系统谋划、雷厉风行解决问题,兑现承诺,把整改落到实处;其次,要把舆论监督变成常态,官员还要有对待媒体的正确态度,少说形式主义的空话套话,把台上的“表演”和台下的表现结合起来,取信于民。只有让媒体、政府和民众的有效互动才能让电视问政在社会发展和建设中发挥更有益的作用。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越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