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志琪对于雨水流失、城市供水漏损的“水效”低下现象甚为焦虑。我国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年均总量超过6万亿立方米。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城市大量雨水资源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不到1%。(7月22日《工人日报》)
别怪“天公不抖擞”,我国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年均总量超过6万亿立方米。很难想象,我国大部分城市大量雨水资源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竟然不到1%!而事实上,我国有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1.6亿多城市居民受影响。
充分利用雨水,也许是缓解城市严重缺水形势的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其实,雨水综合利用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效益,资料显示,海水淡化成本为5元/吨~6元/吨,中水成本为1.5元/吨,雨水利用成本仅为0.2元/吨。因此,雨水资源化利用,对于缓解城市用水压力、避免城市内涝灾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也有城市雨水利用较为成功的例子。北京的奥运公园内,草坪全部建成下凹式绿地,直接收集雨水回渗地下。园内广场、道路全部采用透水地面。园区中部的下沉花园下面,设置了7000立方米的雨洪调节池。经过渗、蓄、调、控的综合作用,基本做到了20年一遇暴雨径流的水量在园内全部消纳,不给园外城市区域增加排水负担。拦蓄和渗透的雨水,保证了全园的生态环境和水景观用水,基本上消除了暴雨成灾的隐患,雨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只可惜,这只是“星星之火”,远没有能“燎原”中国大地。
而放眼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它们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雨水综合利用。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洪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对城市雨水采用政府管制制度。1995年颁布了第一个欧洲标准“室外排水沟和排水管道”,提出通过收集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地区建筑物底层发生洪水的危险性。1997年颁布了另一个严格的法规,要求在合流制溢流池中,设置隔板、格栅或其他措施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目前德国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
当大雨袭来的时候,国人往往痛恨城市里的雨水排得太慢,地下排水系统不给力更是成为众矢之的。与其费钱费力地排水,何不将雨水作为资源收集起来,按照“先入渗、后滞蓄、再排放”的原则,同步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增加滞蓄利用雨水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雨水利用水平。这样做岂不更好?
当然,在雨水有效利用上,对“神舟”飞船都能送上天的中国来说,缺的自然不是技术。首先,缺的是一种理念。环顾我国的大大小小的城市,绿色建筑能有多少?可以讲,高能耗、高污染的建筑比比皆是,雨水的充分利用早已被遗忘。其次,缺的是政策法规的扶持。雨水利用要从开发资源、生态补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给予必要的政策法规支持和支撑,而在这方面,可能还远远不够。
天公对中国是眷顾的,那么多的雨水资源被白白浪费,实在太可惜。什么时候中国能成为一个雨水利用大国呢?
稿源:荆楚网
作者:钱桂林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