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杂文

更多

厉行节约与杜绝浪费

发布时间: 2008-07-14 15:54   来源:    进入电子报
  当前,举国上下抗震救灾节衣缩食、政府机关削减开支、“两型社会”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有两项法规格外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一个是今年6月出台的国家发改委“限塑令”;一个是去年6月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控温令”,至今生效一周年。其主旨是一致的,即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厉行节约与杜绝浪费是一个主旨两个层次的概念。杜绝浪费属基本道德范畴和一般行为规范,厉行节约是高尚道德范畴和特殊行为规范。二者要求不同,代价也不一样。根本区别在于,浪费是不必要的,它不能带来快乐和享受,与高品质生活毫不相干,是应该杜绝的;节约是不能强制的,是可能带来不方便、可能影响生活品质和自由度的。因而杜绝浪费必须强力推行,厉行节约只能提倡。很明显,“限塑令”是厉行节约的概念,而“控温令”属杜绝浪费的范畴。故前者只限不禁、尽量少用、有偿使用,后者却要“严格执行”空调夏季设温不低于26度的标准。
  “两型社会”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毛主席号召的“节约闹革命”,这里的“革命”指的当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当年主席挥泪批“斩”刘青山张子善这两个地厅级“红小鬼”后,又警告全党“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足见浪费之罪大恶极堪比贪污渎职,足见其深恶痛绝,足见其忧国忧民之深谋远虑。现在的情况是,无谓的浪费尚未杜绝,厉行节约便无从谈起。浪费有增无减,奢谈节约妄论国是便显得苍白无力毫无意义。
  《中国青年报》前不久在中青网上做的一项全国抽样调查显示,54。6%的人自我评价为“比较节约”,7。6%的人自认为“非常节约”,27%的人认为“一般”,认为自己“非常浪费”和“比较浪费”分别只有1。7%和9。2%……公车消费约占行政成本的1/3,加上公务用餐、公费出国“考察”,每年开销高达数千亿元……于是得出如斯结论:和政府机关的浪费相比,个人的浪费可能要少得多。
  贫困县的教育局少出国“考察”一趟,山里的希望小学就可能多建一所。公务用餐若在误餐之时,当属正常开销,若厉行节约,粗茶淡饭即可,四菜一汤也无可厚非,而满汉全席灯红酒绿便堪称浪费了。公务用车若出于工作必需,亦属正常开销,但北京吉普或上海大众即足以满足;若厉行节约,最好选择夏利捷达;车型豪华、排量过大就不节约,主仆颠倒、公车私用便堪称浪费了,油价攀高之时尤甚。
  浪费有挥霍自我财富和糟蹋人民血汗之分,后者即毛主席说的与贪污齐名的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亵渎公众劳动、吞噬纳税人血汗,史称 “鱼肉百姓”,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的。远在朱明王朝的朱元璋时代,查实贪污额度逾纹银四十两者(约合今人民币7500元左右),不论官阶品级,一律“凌迟处死”!
  还有一种“节约”不仅比浪费有过之,更险于“洪水猛兽”,那就是在公共服务、公共利益上的“厉行节约”。具体表现为“安全第一”的重大公共工程中的“回扣”工程、“豆腐渣”工程。“百年大计”覆于顷刻、千条性命灰飞烟灭,惜哉!痛哉!这样的“节约”着实“猛于虎”!
  学习雷锋张思德,是厉行节约;不学刘青山张子善,就是杜绝浪费。做焦裕禄孔繁森,是厉行节约;不做王怀忠王宝森,就是杜绝浪费。厉行节约与杜绝浪费对立统一,虽一脉相承又自成体系,内涵不尽相同,外延当然也不一样。根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提倡:普通群众减少浪费,共产党员杜绝浪费,领导干部厉行节约。在此,组织上入党不是唯一的划分依据,思想和行动上入党才是最终的检验标准。行政开支削减5%,对政府机关而言,稍加收敛和规范即可做到,这仅在杜绝浪费的层次,远未达到厉行节约的高度。
  先杜绝浪费,再厉行节约,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活的灵魂。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挑战的今天,我们要特别关注节能减排,更须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感和环境忧患意识。这一点温总理谆谆教导无数遍,党中央也是三令五申,是构建“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人性本善,节约的美德传承华夏文明万古推崇而不衰;世风浮涣,浪费的陋习绵延历朝历代千年贬斥而不绝。“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遥远又现实的呼唤从来没有中断,也从来不曾过时;它敲打着一根根麻木的神经,让国人警醒。当地震灾区的父老乡亲基本生活条件面临威胁时,我们的心灵理应为之震撼,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消费模式理应为之颤抖。仅仅减少铺张已经无颜正视国殇、无法自圆其说,暴殄天物大手大脚更应无地自容。让我们从杜绝浪费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两型社会”的实践者,做厉行节约的表率!
  稿源:荆楚网
  作者:樊巍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节约;资源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