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刘健:公开代表手机不如敞开制度大门

发布时间: 2014-07-25 16:08:19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刘健  进入电子报

  7月22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羊城论坛”,以“人大代表如何更紧密地联系群众”为话题,展开了一场辛辣而犀利的讨论。现场的新快报记者注意到,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公开联系方式时,大多数人大代表选择了低调,到场的约110名各级人大代表中,仅十余人举手选择同意。(综合网络7月24日)
  人大代表,是替公民代行宪法权利的“活的工具”,不是隐姓埋名、潜伏市井的“地下工作者”。每年两会期间,承载民意的好声音都能赢得百姓一片赞声。可见,顺应百姓呼声,及时采纳公民意见和建议,适时公开通联方式,诚是法律与民意的共同旨意。
  九成代表拒绝公开手机,让人失望之余,尤须反思内因。首先,公开电话能否双赢?且看首个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民工胡小燕的复杂经历。在公开私人电话后,每天上千个求助电话让她备受考验;因电话过多没有睡眠时间而关机,竟招致骂声一片。从此,她就被所谓“2亿农民工代表”的政治光环所绑架,严重影响到私生活。无疑,在完全开放的空间,在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前提之下公开电话,绝非上策。更何况,代表们若有心回避,一律将来电拉黑屏蔽,则公开只能流于形式,到底还是寒了百姓的心。弗如宁缺毋滥的好。
  同时,“能力恐慌”也让被寄予厚望的代表倍感无奈。群众联系代表,本意是解决问题。但现实常逆,不少新老代表在介绍履职感受时都反映一个共性问题——囿于人大代表无权直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处境也很尴尬。尤其在民意集中的议案石沉大海之后,往往给公众造成“存在感很低”或“距离感很远”的误解。殊不知,民意“有来无回”原系鞭长莫及、情非得已。
  窃以为,公开代表电话不如敞开制度大门。一方面,须遵照十八大关于“完善人大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及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及时回应民意期待”具体要求,建立固定的民意发声和互动平台,如完善“代表之家”章程,公开接待来访时间,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公示互动结果等。而打破制度“玻璃门”,远比公开私人电话更易引起共鸣。
  另一方面,当以制度强化代表职能和权威。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个根本,就必须借助改革之力助推代表议案、建议和批评走进决策视野,真正形成“民意-议案-决策-落实”的制度化“孵化器”,从而确保容易之事快解决、艰难之事速回应,让百姓期待不至于被冷落和搁置。
  亦如中青报所言,“盯代表履职,不要只盯手机是否公开”,人大代表如何紧密地联系群众,非在形式,而在实举。还须且行且努力吧!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健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人大代表;制度公开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