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7月,清华大学新一批教师续任/解聘工作已经完成。校方大概没有预料到,方艳华老师的转岗和闫浩老师的离开引发学生热议。“非升即走”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教师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发言权有多大,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两位老师的离转引发众多学生请愿反对,这大概是清华大学始料未及的。
为什么会引发争议,遭到学生反对?因为这两位老师是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不应该被解聘。争议的背后直指“非升即走”这一政策的合理性。
“非升即走”是目前许多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通行的做法,旨在鼓励竞争、促进流动,保证最优秀的师资力量。笔者认为,这一政策并无不妥,高校要有活力,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但问题是教师晋升职称的评价标准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教师工作实际。
邓小平说,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个方面军。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个轮子,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高校既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又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之大,非谓大楼也,乃大师也。而大师除了教学水平外,也是离不开教育著作支撑的。否则,即使书教得再好,再怎么受学生欢迎,也难称为大师。
众所周知,在大学,同样是教师,却因为岗位不同而在工作和职责上有所不同。许多高校把教师区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等教师。与之相应,对不同岗位的教师在评价标准上也应有所不同。然而,在教师评价实践中我们发现,常常以科研代替教学来评价教师水平,使得许多优秀教师无法顺利晋升高一级职称。
这是因为,科研评价比较容易操作,主要看主持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励、论文专著及其学术影响。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论文专著都可以用数量和等级来打分,即使学术影响也不难评价,论文期刊有影响因子,有核心与非核心、权威与非权威区分,成果发表后有转载统计,很容易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分数。而对于教学评价来说,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可以用课时量来准确衡量外,其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却是一个非常难把握、不好评价的东西。学生认可、欢迎、喜欢的老师,领导、同行不一定认可;领导、同行评价好的老师,不一定在学生中受欢迎。
因此,唯有对教师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非升即走”政策的执行才不会受到质疑,遇到阻力。评价教师应坚持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相结合,然后根据教师的具体岗位而有所偏重。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既不能搞由学生说了算,否则会出现教师无原则地一味讨好、迎合学生的现象,背离教学宗旨。也不能完全由领导或同行说了算,否则同样违背了教学的真谛。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统一,教学评价也应坚持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教师评包括领导评、同行评,学生评不是哪一部分学生的倾向性评价,而必须是所有学生的整体评价。
总之,只有具体区分教师工作岗位,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标准,确保每个优秀教师都能顺利晋升职称,“非升即走”的人事改革才有可能既引入竞争机制,激活高校活力,又尽可能公平合理,维护教师和学生根本利益,服务于建设高水平大学。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运喜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