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成报网报道,内地社交软件在网络平台度过最初的规模繁荣后,近年来开始呈现乱象。继内地互联网信息监管机构大力打击以粉丝数量浩大特征的“大V”群体利用微博进行谣言散播后,一年来迅速膨胀的微信用户群体开始“复制”当时微博的监管者们看到的乱象:政治谣言、暴力恐怖传闻、欺诈营销、色情赌博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之间“互动”,其叠加传播效应的破坏力不容小视。(8月5日新华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推广,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应用也迅速崛起,不但用户人数数以亿计,其社会影响力也令人难以小觑,特别是在一些社会事件上,产生了非常巨大的正面力量。不过,和所有互联网新兴事物一样,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应用,同样也产生了种种乱象。由于使用便利、用户群体巨大,以及传播速度快、影响大,微信和微博正在成为一些谣言的传播途径。其中,较具代表性的网络谣言升级形式即为用“旧闻”充当“新闻”。与普通的网络谣言相比,此种形式的谣言更具蛊惑性、隐蔽性和煽动性。这些谣言乱象不但损害了微信和微博用户的个人利益,还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负面影响,给微信、微博等应用的未来发展,埋下了让人无法忽视的隐患。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为何一条“危言耸听”的微信会多次流传?有传播学家分析,信息的内容涉及自己最亲的亲人,大家最为关注。当听说自己的家人会有危险时,人会产生一种恐慌情绪。为了能安抚情绪,大家就会跟着指示转发。另外一方面,在微信朋友圈传播,是熟悉的朋友发的,很少人会质疑,谣言就会变成流言,这就是三人成虎。
那么,微信朋友圈为什么会变成谣言集散地,笔者认为,理由主要是三点。第一,朋友圈是基于朋友间信任的转发,更容易被相信。第二,微信的私密性较强,自清洁机制较弱,和微博相比,一条信息即使被辟谣,能看到的人也非常有限。第三,和公众媒介素养不足有关。会不会转发谣言和每个人接触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很强的关系。很多个体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而是习惯盲从,谣言才会迅速扩散。
利用手机、互联网编造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应受到严厉查处。广大网民应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信谣、不传谣,发现谣言及时举报。打击和遏制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多管齐下,利用技术、法律和社会监督等手段,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同时,还应大力推进落实网络实名制,不断完善网站建设和备案管理规范,切实提高网络源头管控和溯源查控能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以减少和遏制微信“传谣”事件的发生。
稿源:荆楚网
作者:袁宝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