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省检察院网站消息,日前,南通市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依法对南通市气象局原局长宗周全(正处级)、副局长缪勇谋(副处级)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而在同一天,南通市人民检察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日前,南通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海门市气象局局长余震东(正科职)以涉嫌受贿罪决定逮捕。(8月16日现代快报)
同一天,南通市及下辖的海门市有三位气象局的领导被立案和逮捕,确实让人有点意外。更让人意外的是,平时都以为气象局是个清水衙门的地方怎么会一下子出这么多贪官?这些气象局官员是怎么贪腐的,官方还没有公开说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被认为是清水衙门的地方,监管肯定存在着一些盲区。
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腐败的重灾区是权力比较大的肥差部门和肥差岗位,因为只有这些部门和岗位才有贪腐的土壤和条件。而气象局除了发布天气预报之外,别的也没有什么职能,不像其他政府机关一样有职有权,估计也不会有人去找他们求情办事,别人也从心底里没把它当成一回事。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清水衙门”的资金是国家绝对保障的。试想,如果不对它进行有效的保障,天气报得不准,影响了人们出行是小事,如果因此没能预报灾害天气,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因此,这个不起眼的部门,设备必须是最先进的,经费是必须确保的。有了充足的经费,有了更新和维护设备的借口,腐败的滋生产的土壤也就自然形成了。
只要有权力行使的地方,都可能存在权力寻租的可能和空间,“清水衙门”也就有可能变成“油水部门”。像气象局这样的“清水衙门”,很少有人知道他们除了享受政府拨款之外,还有许多资金来源,像手机用户接收气象信息要收费,媒体要刊登天气预报要收费。据说,电视台新闻节目前的气象预报时段,这么黄金的时段是气象局掌控的,在播报天气时插播的广告都是气象局组织和收费的。这些信息费、广告费足足可以让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小气象局肥得冒油。当然还有一些不被人注意到的地方。如人工降雨,一发炮弹可以是一二千元,也可以是几万元,来去幅度太大,而且有没有效果,谁也不可能打“包票”。到底打了多少发,也很难搞不清楚。因此,像这样的机关,如果监管稍一放松,就会被这些腐败分子找到空子而钻。
其实,像类似的被看作是“清水衙门”的机关和单位还有不少,如地震、环卫、烟草、盐务、农机、绿化、防疫、血站、殡葬……等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形式针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松懈与漠视,都会换来出乎预料的报复性贪腐反弹。再小的权力,只要监管和制衡机制不到位,干部都可能成为硕鼠。看似油水不多的部门腐败案件高发,提示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不能留死角,今后必须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审批、验收、审计等监管制度,着眼于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绝不能因是“清水衙门”就掉以轻心,缺少监管甚至不管,让它变成“油水衙门”。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