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东部某地级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乡科级以上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54件,其中涉及“一把手”案件134件。办案人员发现,近三年来,“一把手”违纪违法成倍增加,传统热点领域易发高发,一些“清水衙门”成新热点,敛财手段日趋隐蔽。(12月15日人民网)
一说到腐败官员,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财政局、建设局、教育局等“肥缺衙门”的官员。但是近年来环保、安监、审计等一些所谓的“清水衙门”日益成为新的腐败高发领域。一线办案人员介绍,以安监领域为例,该市先后查处了区、县安监系统窝案,涉案6人。今年上半年,某区审计局局长、某县审计局局长在委托中介机构协审等工作中,分别收受贿赂16万元、12万元,先后被查处。“清水衙门”已不再清,也在蹚腐败的“浑水”。
“清水衙门”为何会蹚腐败的“浑水”,说到底还是官员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很多人认为,“清水衙门”没有什么可贪的,所以就放松了对这些部门的监督。“清水衙门”缺少纪委和群众的监督,这就使得这些部门的官员任意而为,在利益的驱使下,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利用权力尝到腐败的“甜头”之后,没有被纪检部门查处,便更加胆大妄为,从此走向腐败的不归路。
不管是“肥缺衙门”还是“清水衙门”只要出现腐败,都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给国家和群众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清水衙门”,也要管住权力,加强监督,莫让“清水衙门”蹚腐败的“浑水”。
莫让“清水衙门”蹚腐败的“浑水”,要加强监督,管住官员的权力。不管权力的大小,只要有权力就会有腐败,所以要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大对“清水衙门”的监管力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保持“清者自清”、不失为“清”。纪检部门也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管是“肥缺衙门”还是“清水衙门”,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让腐败分子无机可乘,让“清水衙门”真正做到“清澈透底”。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