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鱼予:官员绰号病灶皆因权力“市井化”

发布时间: 2014-09-07 14:21:45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鱼予  进入电子报

  近年来,一些“落马官员”或多或少都在当地有着这样那样的绰号。透过这些带着戏谑色彩的绰号,往往能“窥斑见豹”,寻到贪腐官员“东窗事发”前的行事风格和性格特点,也能读出当地群众对其“是非功过”的评说。这种“坊间口碑”往往寥寥几字,便将一个腐败官员“丑态陋行”刻画无遗。(9月6日新华网)
  常言道:“种什么瓜结什么果”。随着中央对反腐力度的加大,一批批“老虎”“苍蝇”的纷纷落马,带着戏谑色彩的绰号如:“季挖挖”、“推土机市长”、“砍树市长”、“李拆城”、“拆迁大佐”、“六百帝”、“武爷”、“徐三多”等也不胫而走。透过群众雪亮眼睛的同时我们只能报以“苦笑”。为民做主的公仆何以能得这样的绰号?深思之余,原因在与他们贪得无厌、独揽大权、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不无关系;与过度集中而缺乏制约的权力和社会支配能力有关;与缺乏有效监督而导致个别官员违法违纪偏离法律轨道不无关系。归根结底在权力监督失控。
  绰号,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因为我们对其某一方面的形象慨括,其实这是一种算得上表达对喜欢者的“亲密”信号,但是现在我们的许多政府官员也获得了老百姓对他们的绰号,但这不是对他们的喜欢,是一种不满或者说对他们的无声的抗议。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他们,所以用这“市井化绰号”以泄心中不满。虽然不能精练、传神,但至少是他们对一方百姓的政声、民声的概括。
  其实,对落马官员的所谓绰号,虽然算不上“盖棺论定”,至少是民众对单个官员形象的另一种概括。因为在几乎在每个落马官员绰号的背后,都有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他们流传的特点先是由普通公众所取,然后被认同,继而广泛流传。而这些绰号常常最先只是在小范围内和私密场所内流传,一旦官员落马,它们就马上会出现在报章坊间。并且能与落马官员的此前行为大相径庭。虽然这算不上“正能量”,但至少可以为纪检部门提供在日常监督和案件侦办过程中提供有力佐证。
  对于官员的另一种称呼,确切地说叫绰号,其实也有它的两面性。因为多数时间是对一把手或者实权把握这一别称。当没有东窗事发时,官员绰号也许就是笑话,当深究时他又确有其事。这也再次验证了权力监管的失控,让他们手中有着过度集中的权力和社会支配能力,最终突破了职责边界和工作原则,权力江湖气和市井化,最终才导致官员绰号出现。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部署今年第二轮巡视时,曾特意提到,要坚持到领导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下沉一级”了解情况。其实也就是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官员绰号,虽然是一种民间修辞,但是对于为官者来说不失为一面镜子,一种鞭策;对于纪律监察部门来说,不失为违纪违法的线索;对于组织部门来说,不失为对官员及时纠偏治理的引擎。要剔除官员的绰号,就得根治权力“市井化”病灶。
  稿源:荆楚网
  作者:鱼予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官员;绰号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