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特别是看“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读懂隐藏在字缝里的信息。9月11日的媒体上,分别报道了众多企业遭敲诈和某地多位县委书记被盗的新闻,读来便觉信息含量巨大,发人深思。
据《京华时报》报道,21世纪网收百余家企业“保护费”达数亿元。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一“光辉业绩”的呢?很简单,他们通过公关公司寻找具有上市、重组等题材的公司作为对象,对于愿意“合作”的企业,在收取高额费用后,通过夸大正面事实或掩盖负面问题进行“正面报道”;对不与之合作的企业,在21世纪网等平台发布负面报道,以此要挟企业投放广告或签订合作协议,单位和个人从中获取高额广告费或好处费。
表面上看,这篇报道是在对新闻诈骗者口诛笔伐,实际上却揭示出当前某些上市公司管理和上市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猫腻和不规范的现象。以负面信息相要挟诈取钱财,久已有之。那些被敲诈勒索的企业,何以如此窝囊,让给钱就给钱、让签协议就签协议?不排除有的企业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息事宁人、妥协退让;但同时也不能完全排除另一种可能——某些企业被揪住的“小辫子”其实是真实存在的,有些还比较严重,为了不被曝光、为了继续上市圈钱,只好“识大体、顾大局”,忍气吞声满足别人提出的条件,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新闻敲诈勒索案告破,当然值得庆幸。但是否还应顺藤摸瓜,查一查21世纪网到底敲诈了哪些企业,这些企业是否真的存在问题?资本市场的任何变化都关系到股民的真金白银,关系到企业的正常发展乃至国计民生,千万不能“只见坏人来敲诈,不见政府来监管”。
据《新京报》报道,县委书记被盗百万不敢认领,赃物或被警察瓜分。河南有个小偷团伙,专门行窃官员的住宅和办公室,一位纪检官员称,该盗窃团伙摸准了官员的心理,很少有官员去报案。团伙被抓后,供出盗窃多位县委书记财物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但这些官员都通过“做工作”,将被盗数额缩小。例如,正阳县县委书记赵兴华被盗100万元,而起诉书上的被盗金额却被改为6040元。知情人称:“可以肯定的是,赵兴华被盗的100余万元财物没有归还他本人,可能被办案人员瓜分了。”看了这个新闻,小偷的嚣张和精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由此暴露出的某些“小秘密”,比如县委书记“富得流油”、办案民警“黑吃黑”,却只能用“震撼”来形容了。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年头,打贪官主意的“专业小偷”是越来越多了。曾经红极一时的“湘西女贼王”,就曾公然宣称专偷厅级贪官,因为这样“不违背良心”。这虽属自欺欺人的说法,却也透露出不少耐人寻味的信息:公务员不是个能够发家致富的职业,为何有些官员却如此豪富,乃至于成了窃贼觊觎的对象?小偷拿“只偷贪官”来为自己辩护,是不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今社会对贪官群体的愤恨和憎恶?另外,“小偷能反腐,小姐可肃贪”现象的层出不穷,也再次提醒我们:反腐败最终还是要靠制度,只有建立起完备的反腐败法律法规体系,才是治本之道。
不管是敲诈勒索还是偷窃,都是违法行为,都应当严厉打击。由此而带出来的其他一些反常现象,也应顺藤摸瓜、一追到底。普通人看新闻就能看出来的问题,“有司”不应该看不到。
稿源:荆楚网
作者:乔志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