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周卫军:是谁在组织吴老的励志报告会?

发布时间: 2014-09-18 08:07:12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周卫军  进入电子报

  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他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当天,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9月17日《北京晚报》)
  当吴良镛院士的励志讲座遭到新入学研究生“睡到一片”的冷遇事件被媒体披露之后,网上几乎就是一面倒的批评之声,出现最多的就是“90后的学生们不懂得最起码的尊重”,“这是教育的悲哀”等。
  确实,笔者也为这些睡觉听报告的研究生们感到羞耻,然而,冷静之后却又有许多的疑问:到底是吴老的名气不够大,不足以引起研究生们的重视,还是吴老的报告太枯燥,实在难以吸引研究生同学们的兴趣?又或者是人民大会堂的报告厅的座位“太舒适”了?再联想到这听众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那么这次讲座又到底是谁组织的?组织如此规模的报告会目的何在?是为了让吴老“出风头”,还是为了给研究生们近距离接触“名人”,给他们“亲聆教诲”的机会?研究生听讲座究竟是自愿的,还是因为强制性命令不得不参加的?
  自然,作为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的吴良镛院士,其人格、学识水平、治学方法都是久经考验,无需怀疑的,名气当然够大,凭其成就也再无“出风头”之必要,而《志存高远身体力行》的报告更是吴老亲自写的,以自身经历为蓝本,深入浅出,绝非泛泛的说教之辞,那么肯定也无“枯燥之极”的怀疑了。然而,为什么如此多的研究生们却并不买账,以致留下不尽的尴尬?
  难道真如网友们批评的“他们都不懂得基本的尊重”?“不懂得给长者一点起码的礼貌”?是因为他们“志不高远,身体不行”,“连续听报告实在太累,考研的疲劳尚未恢复”?在笔者看来,这些应当都不是“睡到一片”的真正原因,或许,我们的组织者更应当从自身找找原因。
  其实,我们当代社会的大学生们是非常看重“名人效应”的,对于能够得到“亲聆名人学者教诲”、被名人专家“耳提面命”的机会都莫不是“惊喜有加”的,更别说对名人专家、长者的不尊重了。但是,六千多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报告会,学生们学习的专业肯定不同,聆听报告的出发点也就自然不同,而我们的组织者是否都向他们表明了这是励志讲座的目的?是否征求过他们参加的意愿?是否存在为了造声势以求形式上成功的功利观念?以致造成了学生们的内心反感?再说,“睡倒一片”的终究还只是“大批后排学生”,那么,是不是会场的音响存在问题,导致吴老的报告气场不够,让这些学生感受不到报告的激情,以致产生不受重视之感,从而以此行为表示抗议?
  当然,笔者并不是要为睡觉的研究生们辩解什么,因为不管怎么说,他们对吴老的不尊重是确凿的事实。但是,这也确实应当引起我们组织者的警醒,组织工作的一点疏忽、不到位,都有可能引来难以挽回的后果,既对德高望重的长者,也对涉世未深的青年学子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卫军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何青)
关键词:吴良镛;报告;打瞌睡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