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韩丹丹:西三环14连塌闹剧何时“剧终”?

发布时间: 2014-09-23 10:18:58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韩丹丹  进入电子报

  “西三环塌了补了又踏了”—这句话,都成郑州市民口头禅了,不知道的话,你就“落伍”了。前天,就在本报道《西三环塌塌不休责任认定未出炉》见报当天,西三环中原路很不给面子,又塌了,这已经是半年来西三环第14次塌方。(9月22日 《大河网》)
  塌了补了,补了又塌了,听起来像是绕口令的一句话却是郑州西三环路况的真实写照。在这个多雨的秋季,塌方闹剧让老百姓身凉,心更凉。
  这场闹剧始于今年四月初,虽然上演于郑州西三环路上,观众却是全国人民。道路一塌再塌,人心更是如此。人们甚至断言马上就要有15塌、16塌,这句玩笑话背后是满满的辛酸与无奈。试问,塌方可以绕着走,难道人心也可以绕着走吗?这场闹剧何时才能画上句号?
  塌方闹剧不禁让人想起了在近几年强降雨的夏季,出现了一些城市“重地表,轻地下”积水严重的状况。隐藏的下水道工程是城市的良心,地面上的道路是城市的名片,这地上地下的一幕幕闹剧也该停播了。
  让闹剧愈演愈烈的是,事故出现后各个责任方赶到现场分析塌方原因,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对事故责任的认定,也没有涉及追责的问题,让“观众们”只能“干瞪眼”。什么是真正的走群众路线,什么是面子工程,老百姓一眼能看出。在关于老百姓民生的问题上妄想应付了事,必定要被“打脸”。
  因此,这场闹剧要求我们将“责任观”落实,落细,落地。左手抓制度,对于道路事故处理制定明确问责制度,杜绝出现事故,封闭互相推诿的空间,让严密的制度锁住事故的“喉咙”。右手抓思想,将外在制度内化为思想,从思想源头上切断城市建设事故的脉搏。
  短短几个月的14塌,这场“戏码”难免有些“大尺度”,若想叫停这场闹剧,首当其冲是找到幕后编剧——认定事故责任方,让闹剧休,让人心安!
  稿源:荆楚网
  作者:韩丹丹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何青)
关键词:郑州;西三环;14连塌;闹剧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