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薛家明:政府买服务应“养老效率”为先

发布时间: 2014-10-14 08:25:15  来源: 荆楚网  作者:薛家明  进入电子报

  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主办的2014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班上获悉,南京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其中,“家属照料型”模式让人感觉很新鲜,子女、儿媳在家照顾卧床不起的父母公婆,政府也可以给其发月工资。(10月13日  《现代快报》)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也是很多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照顾失能的父母,对下岗职工而言,更是两难选择。赚钱养家,无法完成赡养老人的社会责任;居家照顾,家庭又失去重要的经济来源。为解决这一难题,南京市将进行“家属照料型”养老探索——对愿意在家照顾五类老人的子女,给予每月300元(照顾半失能老人)或者400元(照顾失能老人)的“补助工资”。
  从制度设计者的角度看,给予子女一定的“补助工资”,是多重养老利好。其一,可以对困难家庭雪中送炭。其二,可帮对政府缓解养老护理员不足的瓶颈。以南京为例,“目前有120多万老人,约需居家养老护理员4.3万人,养老护理员缺口达4万人。”引导老人子女居家照料,无疑利于避免养老护理员不足的尴尬。同时,也可平抑养老护理员动辄上万的月薪。
  但应该注意的是, 300元的补助,对大多数家庭而言,确实导向作用不大。试想,城市白领、工薪阶层,谁会因为300元的补助,而放弃动辄数千元的工作,以及社保。因此,给予子女“补助工资”,只能成为对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的制度福利,而对整个养老服务领域而言,作用有限。但问题是,养老补助“工资”,对“五类老人”一视同仁,无疑会造成,困难家庭与富裕家庭的又一次分配不均。试问,对那些男方月薪数万,女方是全职太太的家庭,享受养老补助,从某种程度看,是不是也是资源不合理配置?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从方向上看没错,但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笔者认为,对“五类老人”应以家庭承受能力为核心,区别对待。对城市白领、高收入阶层家庭来说,应鼓励他们与市场互动,政府只提供培训养老护理员、养老服务产业等配套服务;对困难家庭而言,政府应该加倍支付“补助工资”,以保证老有所养。总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不能搞一刀切。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到201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如何保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显然,我们需要给子女支付“补助工资”、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等制度化探索,但有一点应该明确,任何的探索都该区分目标人群,以达到“养老效率”的最大化。
  稿源:荆楚网
  作者:薛家明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养老;服务;政府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