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风:打造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
2014-10-14 16:46:18 来源:
荆楚网 作者:
王东风 进入电子报
科技创新人才是赢得科技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湖北是科教资源大省,具有数量众多的科技人才,每年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湖北籍”科技成果技术先进、创新性强、含金量高,格外引人注目。但蕴藏丰富科技创新资源的湖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却被科技资源拥有量较少的兄弟省在经济上赶超,而不能变成“强省”“富省”。究其原因,我省企业创新主体数量偏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不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够,没有发挥出湖北科技人才的竞争优势。要改变这个现状,让更多的“学人”转为“经济人”,让更多的专利和成果从“书柜”走向“货柜”,实现科技成果“产品化”、“商品化”、“市场化”。必须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创新政策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我省“科技十条”,保障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对科技人员以股权形式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在岗或离岗转化科技成果,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创办或服务科技型企业,支持科技人才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流动或双向兼职。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科技人才“团队+项目+平台”的培养模式,依托“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扶持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培养、引进一批与我省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一是加快组建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建立科技人才交流长效机制,发挥院士、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培养,建立联系沟通、学术交流的桥梁,帮助科技人员组建创新团队,相互学习、相互支撑,共同发展。二是加快建设科技人才成长平台。优先推荐并支持符合条件的入选人才牵头组建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搭建科技人才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为入选人才赴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学习、交流和培训做好服务。三是加大科研项目优先支持力度。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与开发计划优先对入选人才给予支持和推荐。
创新奖励评价机制。一是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分类评价改革试点,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二是结合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改革,转变科技项目评价机制,对基础研究成果建立完善同行评议,对应用型研究成果引入专利、技术合同、成果转化等市场评价方式和机制。三是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奖励导向,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科技奖励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作用。
创新创业服务机制。一是建设覆盖科技成果登记、发布、交易管理服务平台,为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提供“转化服务”。二是加强技术市场和创新驿站建设,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向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组织网络化、运行规范化方向发展,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中介服务”。三是建立“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服务链,为科技人员提供创业导师、创业辅导、创业培训等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创业服务”。
创新科技金融机制。加强科技部门、人才管理部门与金融机构、创投机构、担保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大对科技人才拥有的知识产权质押力度,促进智力成果产权化、资本化。积极探索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联盟,天使投资风险补偿制度,引导风投加大对科技人员创业的“天使投资”;建立贷款风险池、担保保证金池,建立完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风险分散和保障机制。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王东风(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
原文刊载于2014年10月14日《湖北日报》14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论丛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魏霭琼)
关键词:打造;科技;人才;竞争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