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徽省六安市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引发了争议。而且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和鲁迅先生反感的一样,都是那个叫“郭巨埋儿”的故事。(10月26日《中国广播网》)
埋儿奉母的故事是这样的:郭巨孝顺是个很孝顺的人,由于母亲跟随自己生活,他家庭条件又不好,为了能有更多精力,更多银子孝顺老母,他和妻子商量好,决定将儿子活埋了,省下粮食养母亲。幸好在挖坑的时候,挖到了一坛金子。上书“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其实,笔者认为,埋儿奉母的故事传达的思想不是埋掉儿子,而是尽孝道,侍奉母亲,咋就成了“公害”广告了?
首先,从“郭巨埋儿”的故事出发。郭巨并没有埋掉儿子,反倒是在心存一颗孝心,在打算埋掉儿子时,意外的获得了一坛黄金。这个故事不是告诉我们,为了孝顺父母,就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去杀掉自己的儿子。故事的本意是,只要你心存孝道,全心全意侍奉父母,这样你就不会走上绝路,甚至连神仙都会帮你。
公益广告出现埋儿奉母的故事,并不是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尽愚孝,为了孝顺父母,就为所欲为。而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市民尽心尽力孝顺父母的同时,棘手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比如芦衣顺母的故事,主人翁小闵损,在继母虐待他时,他仍然心存孝心,为继母求情,最后继母知错,待他如亲子。再比如行佣供母的故事,主人翁江革在战乱中背母逃难,贼人见他孝顺,不忍心杀他,让他得以保全性命,继续孝敬母亲。
另外,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以上故事中的情形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例如,现在生活条件好,百姓丰衣足食,根本没必要活埋儿子来节省粮食,养活母亲。况且,那样也是违法的,根本就不可能为了尽孝道而去活埋儿子。
当然,也没有哪个继母会给儿子穿芦花做的棉袄,先别说芦花不好找,继母如果真的在冬天给儿子穿芦花做的棉袄,那将会涉嫌虐待儿童。
再有了,太平盛世,不可能发生战乱,导致孝子背着母亲逃亡。如果没有以上这些情况,那么我们今人是不是就不尽孝道了?其实以上的这些故事主要是传达一种孝顺的精神。而不是一种行为模式。要知道,孝顺精神是不会过时的,也是需要现代人正确解读的。
总之,笔者认为,公益广告中出现埋儿奉母并无不妥,不会成为“公害”逛到,倒是需要今人正确解读,它不是告诉今人要埋掉儿子才能尽孝道,而是传递一种孝顺的精神。在孝顺父母的同时,会收获良多,甚至一解燃眉之急。
稿源:荆楚网
作者:蔡燕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