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但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农村“三资”的管理不规范、不完善,渐成基层腐败频发区域。
“当官就为捞两个”,这是湖南吉首被查村官说的话,虽然庸俗但却是当下“村官体”的一种现象折射。村官,这是一个容易被公众忽略的群体,最近两年通过媒体报道、网上发帖曝光,村官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村官,介于群众与公职人员之间,因拿着财政工资、手中有一定行政权力而不同于普通群众;因非正式行政或事业编制,不是早九晚六的工作管理机制,而游荡于政府工作人员监管之外;村官人数众多,流动性大、权力看似很小,因此容易缺乏被监督和难以管理。但就是这样看似不起眼的一个群体,它所带来的作用却不能忽视。
小到一个证明大到修房建房国家补贴,群众的各项利益都得通过村官逐级上报;从低保审批到贫困户指标,中央的惠民政策最终需要通过村官这一级来完成。因此,村官在行政事务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上传下达的完成上级的政策落实,向上反映民众意愿这样的“传话筒”职责。“传话筒”的好坏,决定了政策是否不走样的落实到基层,“中介”角色的优劣,决定了群众与政府之间是否沟通顺畅。因此,村官是政府在群众中最直接的“名片”、“代言人”。
我们应该看到,基层党组织这一级,存在门槛低、待遇不高、管理随意性大、村官文化素质,党性修养普遍不高,政策解读容易出现偏差等因素。一些村干部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等私心严重,抱着当官就为发财的初衷,摆出“老家长”、“土皇帝”的作派,当官就为吃吃喝喝,面对群众“吃拿卡要”;一些村官政策水平不高、封建思想顽疾严重,搞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为此洋洋自得,工作的标准不是为民实实在在办了多大事,而是看工作是否能“抹平”,乐于当摆平事情的“水泥匠”而非致富的“引路人”,影响政府政策的正常落实;一些村干部吃着财政饭却想砸财政碗,歪曲政府形象,在群众中造成错误引导。
村官,也应该套上“权力的笼子”。管理好村官这一级,既需要从根本上优化村官队伍整体素质,也需要从外部环境中创造条件,还需要从制度上落实管理主体。让那些有致富能力、有做人诚信、有道德素质、有思想文化的人选拔到村官队伍中,真正带领一方百姓致富、发展,真正起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作用,完成好政府赋予的职能和权力。政府监督部门应该加强对村官的量化考核,并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监督和管理,落实好下级主管单位与上级监督之间的责任分工,做到人文关怀与法治管理的双重结合,让这一群不是官的村官们,成为基层发展、社会进步的奠基石而非绊脚石。?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晓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