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致郑州市长马懿的公开信》引起舆论关注,也吸引更多的目光关注雾霾治理的郑州模式。不知是否受到这封公开信的影响,12月1日下午,郑州治霾有了新的进展,《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进入分组审议阶段,该条例分别就燃煤,汽车尾气,扬尘,废气、油烟等郑州市现存的众多污染源,设专门章节予以管理和防治,如获表决通过,郑州治霾将更加有法可依。
机动车除了年检还要抽检、工地进出口百米内不能留泥土和垃圾、违规露天烧烤最高罚2万元……政府铁腕治霾令人欣喜,但也引来公众的质疑和调侃:治霾为何总是紧盯着烧烤,盯着最次要的生活污染?为什么不从根本上治理工业污染?罚款就能治好雾霾吗?钱都到哪儿去了?要是雾霾还治不好,罚款给退吗?
公众的追问颇多,但诉求基本明确:治霾是应该的,但紧盯着小小的生活污染,却不从根源着手,既治不了雾霾,更有扰民之嫌。治理大气污染,如果只是在汽车、烧烤、扬尘等几个次要地位的污染源之间来回折腾,即便再经过修改审议,如此治霾也很难走出争议。
因为,在这样的治霾思路下,不管是旧例还是新规,不管是机动车年检后还要抽检,还是靠罚款来治理违规露天烧烤,公众利益都在文字游戏中被侵犯、被忽略。譬如,抽检机动车,机动车明明已经通过了环保检验,张贴有合格标志,还要对其进行抽检,车主还得配合,这显然缺乏合理性,也等于间接承认了机动车环保检验规则的不科学。
很显然,如此治霾只是扰民,并非安民。雾霾的罪魁祸首其实早已查明,就郑州来说,在针对公开信的回复中,市长马懿也承认,“郑州空气污染的成因主要是资源原材料工业占比过重、燃煤消耗总量过大、机动车总量多增速快、建筑拆迁工地扬尘等问题突出”。可见,整治工业污染才是治霾的首要任务,而吊诡的是,明明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事,却在政府的治霾条例中被模糊处理。
稍作恶意的揣测,这背后显然还是利益冲动作怪。柿子要先捏软的,既回应了公众的关切,也显示了有关部门对雾霾的高度重视,既解决了燃眉之急,还给舆论交了一张看起来中肯的答卷。自然地,也埋下了致命的隐患,因为,在治理者看来,这是理所应当,但在公众看来,这是避重就轻,有失公允。
因为实践早已证明,治霾紧盯生活污染,譬如禁止违规烧烤,郑州并非首次作出相关规定。且放眼全国来看,豪言全面禁止烧烤的城市名单也有长长的一串,但治霾的效果如何,公众再明白不过——莫说治霾了,连烧烤的油烟都管不住。
天气更冷了,全国各处的雾霾也有所收敛,公众可以欣慰重见蓝天,但政府不能再坐等北风来。郑州治霾所引起的巨大争议也警示我们:治霾诚可贵,安民价更高。政府积极立法治霾是好事,但最起码的这法应是良法,而不是乱来,不是故意避重就轻,而应是全盘考量,着眼未来。否则,长官们的表态是真道歉还是假敷衍,也就再明白不过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北楚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