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12月4日,全国各地以多种形式迎接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的到来。向国旗宣誓、校园晨读宪法、为群众宣讲宪法知识……在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中,法律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依法治国,正从国家意志的高度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被接受、被信仰、被自觉传播。
当下,国人对于法律的热情空前高涨。“依法治国”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也有悲观的消息,《湖北日报》的一项街头调查表明,有近90%的人没有通读过《宪法》,甚至有少数人对涉宪调查不以为然。这说明,“普宪”依然任重道远,也充分表明,依法治国人人都懂,但依什么法,又如何依法,众人不知所以。
这也警示我们,加强普法宣传,树立宪法权威,绝不是搞一些仪式和程序就能够大功告成的。必须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宪法信仰融入到人们心中,成为一种精神和行动自觉”,并且在行动中切实尊重和遵守宪法法律规范。简单说,要让法律精神入脑入心,这是树立宪法信仰的基础。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来自执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靠普法宣传,只靠民众的知法、懂法、守法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况且更多的时候,人们只有在法律的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渐树立起牢固的司法信仰。可见,真正实现法律入心,还需要司法服务多用心。
在中国谈法律,在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谈宪法,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太过遥远,过于抽象。虽然能感知,但不能深刻地感受。所以对公众来说,更关心的其实是身边的司法服务,尤其是基层的司法服务。
当前,基层的法律纠纷呈现出矛盾多发易发、成因复杂、诉讼难、诉讼成本高等多种难题,加上大多数群众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不知告、不敢告、不会告”成为基层群众诉讼的普遍现象,这进一步要求司法服务必须关口前移、力量下沉。
譬如,开展和完善巡回法庭制度,探索和推动“驻村法官”模式,以及多部门联合办案“一站式服务”等。总之,应大力推进审判方式改革,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诉讼,在降低诉讼成本的同时,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司法服务,破解基层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实践中树立的法律信仰比单纯学来的法律知识更加真实,也更加牢不可破。所以,在做好普法宣传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司法服务进课堂、进社区、进乡村。让广大群众既懂法,又会用法,更有完善的司法服务为法律信仰做保障,这才是上上善。
稿源:荆楚网
作者:北楚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