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教育部官网公布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明年1月1日起,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也要取消,相关政策按照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的规定执行。(12月18日《新京报》)
仔细研读《意见》可发现,教育部保留下来的5项加分项目,无论是烈士子女,或是退役军人,几乎是学生无法临时“作假”的加分情况。而取消的6项加分以及地方性加分项目,类似三好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称号类加分项目,“作假”起来相对容易些。
近年来,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在高考中更有“优势”,确实会在加分项目上“动手脚”,无特长的也要弄个特长证书,甚至形成“别人都加”“不加不行”的怪圈,严重违背了高考加分制度的初衷,有违高考公平。此次对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目的就在于规范高考加分制度,清理虚假加分乱象。
“瘦身”之后的加分制度几乎无缝可钻。相对地,一些家长也担心,若将学生特长加分全部取消,或会打消学生发展特长爱好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多出些“书呆子”。而在笔者看来,将取消特长加分恰恰是引导学生特长培养向正确的方向与目标发展,扭转素质教育的偏差。
特长对学生高考影响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特长的考生以艺术特长生的方式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特长。对于这一类的学生,取消特长加分对其影响并不大。另一类则是以特长为优势,直接将分数加在高考总分上,而这类学生一般报考的专业并非艺术特长类。对于这一类考生,高考特长加分可能会让一些学生不再浪费时间在特长方面。但仍会有一些真正有兴趣爱好的考生不会放弃特长学习。所以笔者认为,特长加分的取消让“功利性”考生不再“勉强”,让真正有兴趣爱好的考生回归“本真”,是素质教育回归“正途”的良策。
高考加分“瘦身”的目标不是素质教育、个性教育的“瘦身”,而是引导教育向公平规范方面靠拢。对于学生的特长,虽然与高考本身“脱钩”,但不意味着毫无用处。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招生要求,将考生特长作为综合素质来考察,在符合招生规定的基础上,灵活参考,让学生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稿源:荆楚网
作者:滕菲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