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救人溺亡大学生”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为他惋惜且点赞。然而有民警接受采访时称,孟瑞鹏是和两个儿童同时落水。孟瑞鹏是救人溺亡还是不慎落水?今日0点45分,河南商报记者获悉,濮阳警方还原事实真相,确定孟瑞鹏有救人行为。(3月2日新华网)
为救二名落水儿童,河南大学生孟瑞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令人寒心的是,孟瑞鹏的义举不仅没得到被救儿童家长的肯定,反而被谎称是不慎落水,好在濮阳警方及时还原了事实真相,肯定了孟瑞鹏的救人义举。
对教被救儿童撒谎的家长,社会难免得不给一顿痛贬,不过,痛贬之余,我们还应多作反思:为什么被救孩子家长怕承认事实真相?是道德缺失还是另有隐情?
从教被救儿童撒谎母亲口中得知,是害怕担责任才促其教小孩说了谎话。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被救儿童父母应当对因救儿童溺亡大学生孟瑞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或许是迫于经济压力,被救儿童母亲才教孩子撒了谎,虽然作法不对,但也有值得理解之处。
当然,理解不等于宽容,问题在于:倘若我们对见义勇为行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让因见义勇为而牺牲或遭受人身财产损失的行为人受到相应补偿,让见义勇为行为的受益人不再担心会有担不起的责任,对见义勇为的义举,被救儿童母亲还会教孩子撒谎么?
其实,对社会出现的不义之举,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谴责很容易,真正不易的是从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制度建设弥补正义之举保障不足的缺失,让正义之举真正得到制度保障和弘扬,倘若制度建立健全了,那些不义之人的良知不仅可以被唤醒,见义勇为英雄的义举也不会再受到亵渎!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