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日前在政协小组会后接受记者采访,谈了对“抢购马桶盖事件”的看法。他认为,媒体不必过于夸大这件事的影响。(3月7日《京华时报》)
不承想一个春节期间的热点话题,在全国两会期间继续发酵,引来记者采访、高官回应。我以为较之中国“人傻钱多”乃至涉及国格人格的评价,陈德铭的见解更贴实际。
陈德明认为,日本的产品质量和性能比较好,加上在日本的售价比外销到中国的价格低很多,自然吸引了很多中国消费者。“其实很多国际名牌商品在产地购买都会比在中国大陆购买优惠不少。”他还分析说,国人热衷到日本消费,还在于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不断攀升。他介绍,安倍政策使日元大幅贬值,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有些贬值,但对日元一直升值,所以把人民币换成日元去买东西比较划算。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消费者愿意去日本消费,而不是去德国、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媒体不必过于夸大这件事的影响”。
关于中国产品质量,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与陈德铭见解相似。他在回答“中国制造为何留不住中国消费者”的问题时,李毅中说,首先我们要尊重消费者的选择,但是要承认,我们的产品在质量上确实有差距。我们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掌握得不够,因此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服务都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上不来品牌就形成不了。此外,企业诚信体制的建设非常重要,有些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诚信问题。他还进一步分析说,我国制造业上不去,是因为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都是组装,基础零件、基础技术工艺、基础原材料、基础制造设备是外国的,制造业基础不行“中国制造”肯定发展不上去。
至此,我们就能看到两个客观存在的因素,第一是产品质量差;第二是产地价格低。任何一个智商健全的人,只要有消费欲望,又有出国购买的机会,一定会做出物美价廉的选择。这里起作用的是“理性经纪人”的判断,与爱不爱国无关,也无涉“人傻钱多”,反倒是非常现实锱铢必较的结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地球又小成一个“村子”的当下,自主选择更成了消费者的权力。
由此我们也能看到,抢购马桶盖后面,还有我们未必足够重视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使同类产品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是降低成本,让商品售价和商品使用价值有一个高度合理的契合,让性价比成为消费欲望的推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使“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嬗变。不开发创新,不掌握核心技术,只是跟在时尚产品后面拆解仿造,就永远摘不掉落后被动的帽子。此外还要转变观念,高端科研院所愿做小微产品创新,而不是对“马桶盖”不屑一顾。如此一来,国人到境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一类的尴尬,就会销声匿迹渐次式微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雷钟哲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