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为天”,然而,近年来“舌尖上的不安全”频频发生。奶粉“三聚氰胺”、猪肉“瘦肉精”、白酒“塑化剂”,一系列事件威胁着老百姓的健康。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我国发展已初具规模的烘焙食品行业,也上演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闹剧”。如果食品不安全,做得再美观都没用。
3月13日有幸,参加“荆楚网友看荆楚走进武汉仟吉工业园”的活动,第一次近距离的走进生产第一线,了解仟吉食品的加工制作全过程,加深对于食品安全的理解和认知,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背景下此次活动显得更有意义。
众所周知,“仟吉”成立之初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缘何能够在短时间内 “拔类出萃”,赢得好的口碑?正是企业的自律使然。不偷工减料的“食的坚持”,无添加人工香料的“食的天然”,不使用防腐剂的“食的安心”,多种口感与风味的“食的美味”,严格“食事求四”。自动定时提醒员工清洁消毒,感应水龙头防止交叉感染,贯穿产业链的全程质量监控,用细节去攻克舌尖不安全的难题。
从手尖到舌尖,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今年的两会上,从“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呼吁,到“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论断;从 “舆论影响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重点”的思考,到“食品安全教育进中小学课堂”的建议。食品安全仍是今年两会讨论的热点。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之策,无论是从填补制度监管上的漏洞出发,还是以唤醒企业的良心为抓手,从各方面着手解决的“呐喊”已久。然而,为何食品问题仍然“涛声依旧”?在于没能落到实处。
任何问题的出现,解决之道就是两个字——“破”和“立”。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行政力量为“破”开了良局。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字当头,怎能不“破”?!
“破”是监管上的“外因”,“立”就是内因,体现在企业生产上的自律。适逢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最让消费者担心的是,一些过期、不合格食品是否仍会瞒天过海、“一路绿灯”地流入其“长期客户”。在信任危机日渐剧增的紧要关头,严把质量关,重拾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做好“立”字文章,迫在眉睫。
我们对食品安全的态度零容忍,1%的问题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解决。具体来说,最根本的还是两个办法,一是大环境的加强执法和监管,营造“不敢假、不能假”的氛围。二是企业发挥生产过程中 “鸡蛋挑骨头”的精神,牢记“安全第一”。
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以“仟”姿勃发之态, 如“破”竹之势解问题;抱“吉”情飞扬之心,“立”竿见影还健康。一破一立间,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青玲
(作者: 编辑:杨虹磊)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