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历造假、违反人事提拔程序、拉票、瞒报家属移居海外实情……所有这些终究没有逃过组织部门的严格审查。记者从辽宁省委组织部了解到,辽宁省最近对6起违反干部人事纪律的案件给予严肃查处。(3月21日《北京青年报》)
干部人事档案,记载了干部基本情况,综合反映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表现,是干部选任的基础参考资料,也是干部福利待遇的重要依据。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干部人事档案曾经归入绝密材料类,由此可见,干部人事档案的重要性。然而,个别干部为达到升迁目的,或为谋取不当福利待遇,违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定,以非常手段,恶意篡改,给档案“涂脂抹粉”,创造有利于自身的条件。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通过伪造“三龄两历”,将年龄、工龄、党龄或者学历、工作经历美化,使得不够条件者穿上“内增高”,或者把曾经污点粉饰一新,以光彩容颜示人,从而蒙蔽组织人事部门,达到仕途平步青云、待遇蒸蒸日上。让干部选任迷失方向,有失公允,埋没德才兼备者,却让奸佞之徒屡屡得意。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其档案造假的程度便堪称一绝。
干部人事档案,既是密级资料,又事关干部选任、干部个人利益的重要材料,为何在监管上却频频失守,给不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呢?纵观披露出来的造假事件,不难发现,权力干预渗透着造假行为。本溪市明山区委原常委、组织部部长汪军,为提拔不具备条件的干部,授意时任明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局长于福臣等人,帮助他人假造聘用合同,便可窥豹一斑。监守自盗,干部人事档案岂不乱象?
从档案造假的经办人来说,明知违反原则,仍然“顺从”领导授意。档案管理人员,难道就不能发现端倪,鉴别真伪吗?权力的压力下,党性竟如此不堪一击,说到底,是对权力的依附,对领导的个人攀附。倘若坚持原则、恪守纪律,直面权力干预,敢于对造假说不,认真审核档案材料,漏洞又何来之有?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即便粉饰得再好,也会脂落粉散,露出满脸的雀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干部需要“三严三实”。当前,我们国家处在转型阶段,多年的积弊也集中暴露,党和国家正面临“四大危机”,经历“四大考验”,需要广大干部时时严、事事严,时时实、事事实,方能渡过险关。可想而知,连档案也造假的干部,还能担当重任吗?还会忠心于人民,忠诚于党组织吗?
因此,对待档案造假行为,务必动真格。沿着假档案线索,顺藤摸瓜,扯出连串的蚂蚱。比照规矩,将板子打准、打实、打重、打痛。不仅让造假者竹篮打水,更要秋后算账,使其偷鸡不成倒蚀米。同时,也要对协同造假者、档案管理者追究责任,尝到苦果。由此,干部人事档案方才不能假、不敢假、不会假。
稿源:荆楚网
作者:清风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