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王青玲:要过“清明”更要“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15-04-02 15:34:25来源:荆楚网

  3月31日,重庆洋人街工作人员在景区内摆放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重庆大轰炸惨案”等二维码模拟墓碑吸引游客扫墓,为遇难同胞们进行祭扫缅怀。景区负责人称,清明节即将到来,希望能为游客提供一个文明祭扫平台。(4月2日《重庆日报》)

  清明时节,扫墓大军已纷至沓来,在中国这个传统节日里,似乎只有墓园的“烟雾弥漫”才能衬托出节日的氛围,爆竹声四起中才可传递对现先人的感恩。然而,在“谈霾色变”让人们身心俱疲,环境问题日益受关注的情况下,传统方式撞上环保需求,我们又该如何呢?

  焚香燃烛、点炮烧纸,是为了寄托人们的思念之情,是一种固定化的祭祀习俗。但是,屡屡爆表的PM2.5,慢慢地让清明节成了“焚烧节”“消费节”,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了。

  “习俗”是顺应社会而产生,而当社会的发展需要“移风易俗”产生新的习惯,来适应人们新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传统生活习惯与方式就要“更新换代”了。低碳环保的扫墓方式未尝不可。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考虑未来,清明都当“生态文明”。

  正如报道中的“扫二维码扫墓”,这种方式既环保又方便,满足扫墓需求的同时也强调了扫墓的深层内涵——发乎于心、体现于情。这种方式的倡导,于人于己都有益,不是传统文化的消失与没落,而是顺应现代文明的与时俱进。

  让清明成为“生态文明”新风尚,合理的疏堵结合是良策。人们固有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比如殡葬改革的挑战与困难,同样,祭祀方式的改变也需要改变人们头脑中沿袭的观念,还需相关部门在软硬件上下足功夫,“堵”前更当“疏”。扫墓园区的设施配套,做足“立”字功课;禁言禁鞭的制度出台,做好“破”字文章。

  作为个体,我们为环境恶化而吐槽,我们因雾霾而苦恼,我们迫切希望“生态文明”。其实,“生态文明”就在我们每一个细小的行为举止中产生。

  通过环保的方式为先人献花、点蜡烛、上香、祭酒,与“心香一瓣”与“高香一束”相比,虽不胜在形式,却更情真意切。慎终追远,传承先人的美德、表达后人的感恩,以及善待健在的亲人。天地之和谐,生态之文明,才是清明之本质。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青玲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