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雨露:4.7亿元民生工程“打水漂”,谁之责?
发布时间:2015-04-07 15:30:53来源:荆楚网

  春耕在即,在紧靠着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山西临县,我们的记者发现,尽管背靠黄河,但这里农田水利设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提黄灌溉”工程耗费4.7个亿建成四年却从未投入使用,临县的农田里,依旧缺水严重。(4月7日人民网)
  
  又是一起劳民生财的政府“烂尾工程”。在这起事件中,当地政府投资了4.7亿元用于“提黄灌溉”缓解当地旱情,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四年都未投入使用,真是让群众寒心。但如何整治,又如何体现整治的效果呢?总不能把它们统统毁掉,再来一次劳民伤财吧?很多“形象工程”落地生根,处理起来可能陷入两难。因此,最理想的是防患于未然,在“形象工程”还处于萌芽状态或只有雏形之时就加以遏制,以免木已成舟留后患。
  
  政府决策关涉民生,关涉公共财政开支,更关涉权力的运行,理当慎之又慎。部分领导干部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动辄“拍脑袋”,想一出是一出,甚至为彰显政绩而搞形象工程,必然会遭到市场的惩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种行为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威信、脱离人民群众,亟待纠正。“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与人民背道而驰,应立马“叫停”实施整改,使其向“民生工程”转变。
  
  近年来,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是地方政府热衷于“形象工程”之风并未刹住,从而导致“烂尾工程”不断。这其中既有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也有缺乏民主监督下的权力滥用,并最终表现为决策能力低下。因此,政府项目动工前,必须要广泛听取民声,调动民智民力,充分听取多方意见,形成规范严密的反馈制度;项目完成后,政府工程任何决策失误都应严厉问责,不能姑且。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形象工程”上的浪费。
  
  可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目前来看,要从根本上压住这股形象歪风,就必须从制度机制入手,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监督机制。此外,无论是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还是实实在在推进建设“民生工程”,都要切实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真正将其转化为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
  
  稿源:荆楚网
  
  作者:雨露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