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汤笛:“胯下之辱”的“行为艺术”要不得
发布时间:2015-05-14 11:48:59来源:荆楚网

  “胯下之辱”被认为是奇耻大辱。然而,11日晚上,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却自己主动趴在教室前门,鼓励100多名学生从自己身上跨过。教授称,这样做是想用一种行为艺术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一种崇尚真理、敢于用真理反抗权威的精神。(5月13日《武汉晚报》)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基廷教授,为让学生们从循规蹈矩中跳脱出来,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曾鼓励学生们跳到桌子上。而武汉理工大学的这位副教授为了向学生传递反抗权威的精神,竟甘受“胯下之辱”,鼓励学生们跨过自己的身体,也是“蛮拼的”。然而,从教授身上跨过是否就代表“反对权威”,在课堂上进行这种“行为艺术”是否合适,学生又能否理解教授的良苦用心,笔者认为都有待商榷。

  首先,“反抗权威”并不等于把权威踩在脚下,而是也应该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反抗权威”应是一种思想上的激烈交锋和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谁胜谁负,只有对真理无止境的追索。从这点看,该副教授的做法过于极端,岂不闻古语有云“过犹不及”?此外,这名副教授的身份既是老师,也是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此举是对尊师重道的传统的颠覆,难免会招致舆论的过度解读。该副教授的做法不仅会将其自身卷入舆论漩涡中,也会给学生们造成心理负担。

  其次,反抗精神应该渗透在一点一滴的教学中,“从教授身上跨过”这样过激的做法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反抗权威”。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被高考“指挥棒”所指引的学生们已经习惯了对老师的绝对服从,习惯了标准答案和题海战术。他们缺的其实不是反抗权威的勇气,而是反抗权威的环境。这位副教授希望培养出敢于“向奥巴马扔鸡蛋的学生”,殊不知美国学生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来自于开放、民主的教育环境。因此,“反抗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思维的转变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而非个别极端的教育行为。

  最后,教授甘受“胯下之辱”这种行为艺术未必能得到学生的理解。报道中称很多学生看到老师趴在地上后只是拿着手机对该老师猛拍,而照片中的男生也面带笑容,这说明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只是以一种看热闹的心态面对此事,甚至还会产生猎奇心理,未必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毕竟,老师的行为太过离经叛道,学生们一时难以接受也实属正常。尽管这位副教授向学生传递反抗权威精神的初衷和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是这种另类极端的做法却不值得提倡。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汤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