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闲看云起:莫让撤点并校伤了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2015-06-20 09:16:21来源:荆楚网

  毕节四儿童自杀悲剧的发生,乡村教育的凋敝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有学者指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中国在乡村教育历史上存在大量欠账;前些年国家的若干政策,如撤点并校,亦加剧了乡村教育的困境。(6月20日财新网)

  撤点并校,是对农村中小学的重新布局,始于2001年的一场“教育改革”。具体说来,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00年20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22。94万所,占原本总数的52。1%;农村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占原本总数的六成;初中减少了1。06万所,减幅也超过四分之一。

  马克思指出: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一个公民的真正利益”。农村适龄儿童和少年也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从表面上看,撤点并校可以为农民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撤点并校致乡村资源配置不足,上学路途遥远、安全隐患加大、辍学率提高、乡村文化凋敝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家庭付出的教育成本也越来越多,本应由政府、国家承担的责任正悄然转嫁在农民身上。

  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此可见,实施义务教育是国家意志,政府作为国家意志的代表和执行者,理所当然是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政府在教育上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依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因此,政府应依法履行责任,不能再让农村孩子“每日奔波于学校与村庄之间,或者寄宿在离家遥远的学校里”。

  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就必须保障农村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一是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要保障,不能让“教育的重要性”只停留在纸面上;二是政府应依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对村小的布局尽可能科学规划,尽可能保证孩子们就近入学;三是政策倾斜,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教师工资经费保障,为村小留住合格的教师;四是可采用复式班的教学模式,让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教育政策制定首先必须考虑学生的发展。农村校点并不是不能撤,但必须是“因地制宜”地“撤”、“兼顾全局”地“撤”,只能“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为减轻财政压力而搞“一刀切”。

  稿源:荆楚网

  作者:闲看云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