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和蓝色的笔迹交织,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珠田乡大垅村最近几年的收支情况。从2008年起,负号开始和“扶贫项目”一道频繁出现在账单里——“修建村村通公路”7个字后面,跟着“-70万元”的字样;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起出现的,则是30余万元的欠款。此外还有危桥改建、村小翻新等。林林总总算下来,2000人出头的大垅村至今已欠下100余万元债务。(9月9日中青网)
村庄通过修建公路、改善饮水工程、危房改建等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地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这原本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但是在吉安市遂川县珠田乡大垅村村支书王建红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因为这些扶贫工程的实施,村集体已经欠下了100余万元的债务,而这如此巨大的一笔费用,压得村支书喘不过气来。王建红本来打算能够凭借着贫困县的帽子,获得新一轮的扶贫工程帮扶,填上上一轮的亏空,带动村里经济的发展。可是,如今村上的贫困帽子被摘掉了,扶贫项目打了水漂,也难怪他会发出想要辞职的感叹。
对于王建红村支书的遭遇,并非孤例,据新闻报道可知,类似的情况在珠田乡并不少见。表面上看,王建红对于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很是生气,但是他气的并非是摘掉穷帽子本身,而是村上欠下的100余万元的债务没有了着落。只要能够解决这些债务问题,谁又想背着贫困村的帽子呢?
可是,要解决村上的债务问题,哪里非要在贫困村这顶帽子上打主意呢?100余万债务不就是过度依赖扶贫项目带来的血的教训吗?现在的大垅村交通便利了,村民也开始做起来生意,村上的经济作物也能实现上门收购,发展的局面已经打开,又何必非要执着于那一顶贫困村的帽子呢?虽然没有了贫困村的国家扶贫项目,但是村上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善了, 种植油茶和蜜柚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只要能够顺利的实现招商引资,或者号召村民实行众筹,村上的经济发展那是大有希望的。如果村上还是在“等”“靠”“要”,没有自力更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识,还在为没有争到“贫困帽”而生气,必定会陷入“越脱越贫”的发展怪圈之中,这可不是扶贫的“好声音”。
扶贫要扶智,来克服一种对于国家项目帮扶的依赖思想。可是从各村庄积极主动争取“贫困帽”的这一举动中,我们还是遗憾的看见,一些村干部对于村上的脱贫致富,并没有自己规划打算,也没有具体产业安排,只是单纯地接受国家的扶贫项目而已。这样的被动扶贫,虽然能够依靠强大的政策扶持,获得短暂的发展,但最终的结果恐怕难免重蹈大珑村负债累累的覆辙。
由此观之,立足村情现实,好好地谋划村上的未来发展,恐怕才是村干部们该考虑的头等大事。当村上的经济发展了,产业建立了,村集体的荷包才能鼓起来。毕竟靠国家扶贫项目支持的脱贫致富,只是一个“输血”工程,一个地方若是患上扶贫项目“依赖症”,纷纷加入贫困村的争夺战之中,只怕是永远也不会激活自己的造血功能。因此,村干部热衷于争戴“贫困帽”的现实,传递的可不是扶贫的“好声音”。
稿源:荆楚网
作者:卢竹轩
(作者:蓝镭)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